主题: 2017年第十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地点: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厅
时间: 2017-11-23 10:00
简介: 11月23日(周四)上午10时,交通运输部将举行本年度第十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多式联运发展和渤海湾“碧海行动”有关情况等内容。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01:12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交通运输部2017年第1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向大家通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二是多式联运发展的有关情况,三是渤海湾“碧海行动”有关情况。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02:06
首先,我向大家通报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
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降成本、补短板、强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投资和市场环境等各项重点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纳入全年计划的64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进展良好。具体来讲,64项重点任务中,已经有15项已经完成年度目标。一是取消了西部四省区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二是对符合包装及数量条件的12种不燃、无毒、无腐蚀气体道路运输实现豁免;三是完善港口价格形成机制;四是取消船舶登记费和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政策;五是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全国联网;六是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七是实施老旧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八是启动50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设;九是探索城际定制客运、商务出行等公共客运服务新模式;十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十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十二是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加快推进京津冀港口功能优化;十三是推进长三角地区江海直达运输;十四是加快推进新能源车辆应用;十五是实施公路安保工程。
另外,有27项重点任务超前推进。主要包括开展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推进车辆道路运输证异地年审,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建设改造,推动枢纽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启动智慧港口示范工作,推进旅游风景道路建设,推进邮轮运输发展,积极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进货运车辆和物流装备标准化,深化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等等。其中,新改建农村公路25.4万公里,完成全年20万公里任务目标的127.1%,贫困地区新增6501个建制村通硬化路。
还有11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包括开展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试点,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促进城市配送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等新模式新业态,等等。
总之,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进展顺利。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按照既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加强统筹协调,把降成本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确保年度各项重点任务顺利收官。对上述64项重点任务,如果大家想做进一步的采访报道,我们可以随时提供服务。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06:42
下面,我向大家通报第二项内容,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有关情况。
刚才也介绍了,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是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大家对多式联运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多式联运是依托两种及以上的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可以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据测算,对中长途运输可以降低成本30%,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会同多个有关部门,将多式联运作为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强化。2016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的印发实施,使多式联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新时代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市场环境持续向好。重点领域改革稳步向纵深推进,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运市场改革深入推进。三是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各方企业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创新服务产品,形成了海铁、公铁、陆空等多种联运模式,发展了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兼顾商品车、冷链专业多式联运等服务。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469.6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1万公里,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18个。五是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深入。驮背运输、冷藏运输等专业联运装备,以及多式联运专用载运机具加快研发,技术装备专业化、标准化、集装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资源加快整合,多式联运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六是标准规范建设成效初显。交通运输部成立了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多式联运工作组,制订了多式联运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了多式联运术语、运载单元标识等多项标准。
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多式联运现场推进会,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交通强国奋斗目标,对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取得的积极进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09:23
在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已对50多个具有多式联运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给予资金扶持。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进一步完善,已建成12个集装箱中心站,8个内陆铁路口岸,正在加快推进208个一、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全国7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口岸服务功能的内陆无水港,为多式联运中转和组织提供基础平台。
在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加快打通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国43个规模以上港口建成了集疏运铁路,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不断提高,一半左右的重要港区接入了高等级公路。近年来,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完成250万标箱,同比增长32%。
铁路国际合作机制、民航货运改革均取得突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到57条,国内开行城市34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今年1至9月,中欧班列开行2489列,同比增长121%,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物流品牌。全国全货机数量稳步增长,中国邮政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增至33架,顺丰航空全货机达到56架,空陆联运能力不断增强。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效初显。2016年,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第一批发布了16个示范工程项目名单。今年11月初两部委又公布了第二批30个示范工程项目名单。运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第一批16个示范工程累计开通示范线路140余条,参加多式联运的企业700余家,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运量超过60万标箱,降低能耗约40万吨标准煤,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过55亿元。
欢迎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如果有记者想做更深一步的了解或者是实地采访,我们可以提供方便。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12:12
下面,我通报第三项内容,渤海湾“碧海行动”有关情况。
大家知道,渤海海域是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重点水域之一,海域内主要港口每年货物吞吐量在15亿吨左右,每年进出渤海海域的船舶数量达十几万艘次,船舶交通密集,事故风险较大。由于渤海是半封闭的海域,自净能力比较差,海洋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据海事部门2013年统计,渤海湾及黄海北部水域共有碍航沉船73艘,80%以上分布于航道、锚地和航路,不仅严重危害海上交通安全,而且沉船内燃油随时可能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生产形成严重威胁。为清除碍航沉船沉物,消除潜在的重大污染源,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交通运输部在渤海海域实施了“碧海行动”计划。自2014年起,分批逐步打捞碍航沉船。
渤海湾“碧海行动”,是全世界沉船打捞数量最密集、时间最紧迫、技术最复杂的打捞大会战。各类沉船,有的沉没海域深达60多米,有的淤埋达6米之深;有的沉没区域海况恶劣,现场风大、流急、浪高;有的沉没时间久,船体结构损坏严重……面对这些困难,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集中精锐力量,攻坚克难、全力以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认真筛选碍航沉船,梳理沉船资料,综合考虑沉船碍航程度、污染指数、海况条件等因素,确定打捞计划;二是科学组织水下扫测,明确沉船的具体坐标和水下基本情况,为制定打捞方案提供第一手数据;三是精心编制打捞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反复优化和修改方案;四是深入开展安全评估,针对沉船存在燃油泄漏风险,而且大多处于航道和锚地等因素,开展分海区通航环境安全评估,并与海区安全、防污部门加强协作,切实保证施工期间通航和环境安全;五是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程序,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作业效率,严控资金成本。
渤海湾“碧海行动”实施四年来,共打捞沉船50艘,随着大量沉船被陆续清除,海上通航条件和海洋环境都明显改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以赴,继续完成渤海“碧海行动”后续沉船的打捞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在我国其他海域沿海推广实施“碧海行动”,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16:46
最后,我向大家通报两条信息。
一是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编制的中文版《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航行指南》于11月23日,也就是今天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
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水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关键水域,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各国高度关注的航行热点水域。据了解,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贸易货物、三分之一的原油、一半以上的天然气经由该水域运往世界各地,我国外贸远洋运输量的70%也都是通过该水域运输的。
《航行指南》的编审工作历时一年有余,收集了大量的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水域的各种航海图书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和研究,同时还汇集了数十位船长在该水域丰富的航行经验。
《航行指南》涵盖了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水域的地理环境以及水文、气象、碍航物、航路分布、助航设施、救助服务、港口服务等航行保障资料,以及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沿岸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为航经该水域的船舶特别是我国船舶提供航行参考。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将继续做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航行指南的编制工作,完成“我国北方海区、东海海区、南海海区到马六甲海峡到亚丁湾和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的一系列中文版“航行攻略”,为我国船舶安全航行、便利航行提供参考。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18:46
第二条信息是一个会议信息。
交通运输部将于12月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公交都市创建暨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为深入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交通运输部先后确定了87个城市开展公交都市创建工作,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各地公共交通发展。同时,从2015年开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确定京津冀、沈阳、营口、上海、南京、镇江、杭州、宁波、济南、临沂、武汉、湘潭、广州、深圳、桂林、泸州等16个城市和城市群作为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在体制机制方面,济南等10个城市已经实现大部门交通管理体制,所有城市均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在枢纽建设改造方面,共完成新建改建20个综合客运枢纽和22个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项目。三是在运输组织模式创新方面,上海等5个城市开通了空铁联运服务,石家庄等9个城市的相关项目纳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四是在信息互联共享方面,示范城市全部开发了市民出行一站式服务手机APP,北京等10个城市建立了综合交通监测指挥信息平台。五是在服务标准规范制定方面,宁波等9个城市出台了综合客运枢纽、多式联运、联程运输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即将召开的这次会议,将对公交都市创建和综合运输服务示范两项工作进行经济交流,并就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欢迎媒体朋友们关注、宣传。
我通报的情况就是这些,现在进入答问环节,请提问时通报一下所在的媒体。
【人民日报记者】11-23 10:18:46
我国多式联运在运输中所占比例还比较低,背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下一步应该怎么改进?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20:46
谢谢你的问题。确实,我国多式联运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比,相差不少。发达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通常都在20%至40%,而我国仅为2%,这个比例偏低;铁路集装箱运量占铁路货运的比例,发达国家为30%左右,我国目前仅10%。可以说,我国目前多式联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我们分析,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衔接不够、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法规建设和市场化改革滞后、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严重不足、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多式联运服务品质、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为核心,着力促进“四化建设”,就是基础设施无缝化衔接、运输装备标准化升级、信息资源交互化共享、市场主体多元化培育、联运模式多样化创新,加快构建便捷经济、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多式联运体系。具体来讲有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通道与枢纽站场建设,完善枢纽站场集疏运体系,不断提升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发展专业化装备,推进装备技术升级;三是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推进联运组织模式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强化政策法规支持,进一步优化多式联运发展市场环境;五是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强化人才队伍、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六是推进信息资源互联共享,进一步完善部门间、企业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七是强化多式联运工作组织领导,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推进机关工作落地。
【中国航务周刊记者】11-23 10:23:16
我的问题是关于多式联运。影响多式联运发展的有运输单元标准化和运单标准化,请问在这两方面是否也有推进时间表?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24:31
谢谢你的问题。大家比较关注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关于运输单元标准化,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标准化、集装化、厢式化运输装备的换代升级。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组织制订了以45英尺为主体的内陆箱基础技术标准,铁路总公司也研发了45英尺宽体箱,下一步,将依托主要物流大通道,鼓励企业试用并推广。
关于你提到的运单标准化的问题,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和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加快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重点任务安排》,提出引导企业建立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的服务方式,支持企业应用电子运单、网上结算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制定《多式联运电子运单》技术标准。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示范企业也积极开展了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试点,探索“一单制”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载体,支持有关企业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模式。
【新华社记者】11-23 10:26:16
目前,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方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方案实施后,是不是意味着公路要改名了?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28:46
感谢你对国家公路网的关注。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新的国家公路网的总规模为40.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由2004年规划的约8.3万公里,调整为约11.8万公里,另有约1.8万公里远期展望线;普通国道由1981年规划的10.6万公里,调整为约26.5万公里。
由于路网规模扩大,原有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规则已经无法涵盖新规划的路线。重新修订命名编号规则,并对新规划的路网进行调整,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和交通标识体系;有利于公路使用者科学合理选择出行路线,满足公众出行服务需求;也有利于构建安全、便捷、畅通的现代化公路网体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交通运输部从2015年起开始部署相关工作,对国家标准《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进行了修编,编制了《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梳理完成了国家公路网里程桩号传递方案等。近期,还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方案,部署各地适时启动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实施工作。
此次调整,主要是按照修编后的国家标准《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对新规划的国家公路进行梳理,对照原国道命名编号,对发生变化的以及新调整的国道进行重新命名和编号。有一部分国道命名可能发生变化。通过调整,同步解决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内容不清晰、信息不准确等问题,为公众提供更便利的、高质量的出行服务。。
【中国交通报记者】11-23 10:23:16
据了解,北斗系统加入了国际搜救卫星系统,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24:46
国际搜救卫星组织联合委员会第31届会议于2017年10月下旬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交通运输部派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代表团向会议提交了《北斗系统搭载搜救载荷技术状态》和《北斗系统搭载搜救发射计划》两份文件,会议同意将北斗系统及北斗系统搭载遇险搜救载荷写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中轨搜救卫星系统框架文件,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系统迈出了第一步。
国际搜救卫星系统是由美国、前苏联、法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的全球公益性卫星遇险报警系统,为航海、航空和陆地用户提供免费的遇险报警服务。在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推动下,从2000年开始,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格洛纳斯(GLONASS)、伽利略(GALILEO)上搭载搜救载荷,形成中轨卫星搜救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更短的等待时间,以及全球覆盖能力。
这一次,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有利于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人命财产救援能力,树立我国履行国际人道主义救助相关公约责任义务的国际形象,支撑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发展,对于进一步提供北斗系统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即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中轨搜救系统空间载荷和地面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制自主控制的北斗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的时机已经成熟。
下一步,我们将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不断提高我国搜救卫星系统的遇险报警服务能力,加速现代化、国际化步伐,使搜救定位更加精确,救援行动更快展开。
【中央电视台记者】11-23 10:29:16
我想问的问题是关于共享单车的。当前,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大量用户押金难以退回。对于市场监管和用户权益保护方面,交通运输部有什么举措?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32:46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便利选择,也为构建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行业业态模式新、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中、小型运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发展路径不明确,经营效益不佳,失去造血功能,出现了经营困难,我们也关注到,最近一段时间已有多家企业相继倒闭,个别企业也传出用户押金退出困难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一是密切关注跟踪有关情况,指导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妥善应对处置,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出现相关风险。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有关部门深入北京、广州、成都、常州等城市,以及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和自行车制造企业等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系统分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顶层设计的政策框架下,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11-23 10:38:23
我想问两个问题。一个是,近日中国与巴拿马政府签署了海运协定,请问对两国海运发展和经贸合作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刚才提到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有什么进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39:46
2017年11月17日,在巴拿马总统访华期间,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在北京签订了《中巴海运协定》。这是今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立外交关系后最早签订的政府协定之一。
巴拿马作为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的贸易枢纽,是“一带一路”倡议自然延伸的重要承接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中巴贸易额为63.83亿美元,巴拿马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八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出口目的国。中国是巴拿马科隆自贸区最大商品供应国,也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每年有500多艘次中国商船通过巴拿马运河。多家中国航运企业将巴拿马作为集装箱业务等在中美洲加勒比地区最为主要的中转枢纽。今年1至10月,以巴拿马为中心,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约有4万标准箱中转量辐射至中南美洲。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重要载体,《中巴海运协定》的签署将为促进中巴贸易往来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中巴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共赢。
根据《中巴海运协定》内容,中巴双方将在制定国际海事规则、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开展海事调查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我们鼓励中国港航企业以《中巴海运协定》为新起点,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拓展与巴方在海运、海事、港口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促进中巴双方乃至世界互联互通做出贡献。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提升、推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当前发展速度,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将达到20万辆,提前实现2020年的目标。如果包括公交车、出租车、配送车辆在内,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总量将突破30万辆。预计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总量将达到60万辆。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吴春耕】11-23 10:44:46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