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1年网上直播>2010年中国海上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

2010年中国海上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

主题: 2010年中国海上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

地点: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厅(四季厅)

时间: 2011-01-24 10:00

简介: 2010年中国海上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2010年全国海上搜救工作情况,并就2011年海上搜救工作的重点做简要介绍。

文字实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何建中】01-24 10:02:00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专题的新闻发布会,向各位通报一下2010年中国海上搜救的情况以及2011年搜救工作大概的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三位嘉宾,首先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翟久刚。对三位嘉宾出席今天的发布会表示欢迎。

  下面首先请陈爱平常务副主任给大家介绍2010年全国海上搜救情况以及2011年海上搜救的主要工作安排。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 陈爱平】01-24 10:04:00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转眼间,极不平凡的2010年已经过去。首先我代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向新闻界的全体朋友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海上搜救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就2010年全国海上搜救工作情况和2011年全国海上搜救的几项重点工作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陈爱平】01-24 10:07:00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国各级海(水)上搜救机构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218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8095艘次、搜救飞机345架次;搜救遇险船舶2348艘,其中1865艘船舶获救;搜救遇险人员24513人,其中23555人获救,搜救成功率96.1%。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9447次,组织、协调各类船艇3,5275艘次、飞机1212架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范围内成功搜救10,2547名遇险人员,搜救成功率达96.3%,平均每天成功救助56人。
  2010年“一案三制”建设得到加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下发了《航运企业应急预案编写指南》,用以规范航运企业制定应急反应预案,使我国各级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海上险情的应急响应效率和搜救效果明显提高。今年,内陆地区水上搜救机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江西、云南、新疆等省、自治区先后成立了省级水上搜救中心,湖北、陕西、河南等地也在积极推进之中,覆盖全国范围的水上搜救网络体系正逐步形成。今年还分别召开了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和联络员工作组第九次会议。我们还在各省级搜救中心推广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整合各方力量的机制,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本行政区内海上搜救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省级搜救中心组织、协调、指挥、服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陈爱平】01-24 10:10:00


  多年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一直注重总结海上险情发生的规律和极端天气气候防抗经验,提前对防抗台风、防冻破冰、防汛抗旱、防抗寒潮大风等工作进行部署。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防抗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在年初我国北方海域遭受特大冰冻灾害期间,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和总参、海军会同地方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协调机制的作用,在海冰影响期间及时化解和处置了一个又一个险情,未出现重大海上安全事故,有力地保障了海上运输生产、捕捞作业人员的安全,确保了电煤等重要物资海上运输平稳有序;二是2010年台风影响期间,尽管台风强度强,登陆时间密集,但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取得了连续7年受台风影响期间中国籍运输船舶人员零死亡的佳绩;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冬季寒潮大风预防预警机制,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灾害性气象警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海上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四是恶劣海况下的搜救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搜救力量获得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海上搜救特别勇敢奖,这个奖项是国际上关于海上搜救的最高奖项。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提名的浙江籍渔船“浙平渔2325”轮,凭借2009年9月29日在极其恶劣的海况下成功救助4名落水船员的英勇表现,获得了海上搜救特别勇敢奖;此外,长江海事局所属的海事执法船“海巡31321”轮获得了表扬信。
  近年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会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举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搜救演习,达到了检验搜救应急预案、加强部门协调、锻炼队伍能力、扩大社会宣传的效果。2010年9月份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联合台湾有关搜救机构举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演练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通过演练不仅增强了大陆与台湾有关搜救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了合作救助能力,同时也向两岸人民展示了我国海上搜救能力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陈爱平】01-24 10:13:00


  去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中石油原油储备库管线发生爆炸起火事故发生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率先向党中央、国务院作了报告,参与并协调有关单位投入消防灭火和随后对陆源入海的油污围控和海上清污工作。此次事件为加强我国海上溢油能力建设、完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机制提供了契机,也为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国海军护航兵力共完成280批3139艘船舶护航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国护航编队护航成功率100%,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国际贸易运输通道及我国远洋运输船舶及船员的安全,维护了我国履行国际义务、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国形象。2010年还成功处置了一系列海盗袭击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部会同外交部、总参、海军和上海市政府,经过132天艰苦漫长的营救,被劫持的新加坡籍“金福”轮和19名中国籍船员全部安全获救。我们还成功解救遭海盗袭击的中国籍船舶“乐从”轮和“泰安口”轮及46名中国籍船员。
  此外,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对全国33个省级搜救机构上报的335份2009年度专项资金奖励申请材料进行了认真评审,最终确定对参与302起重特大(或社会影响较大)险情救助的社会力量进行奖励,并及时开展奖励资金的发放工作,奖励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

【陈爱平】01-24 10:19:00


  虽然海上搜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新形势下我国的海上搜救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海(水)上“一案三制”建设。要继续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深化成员单位间的合作,积极推动各省级搜救中心及地方海事部门参照中央层面的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负责的省级海(水)上搜救中心成员单位间的协作机制。加快《搜救条例》的立法进程,推动《搜救条例》尽快出台。
  二是完善反海盗应急机制。近年来海盗劫持事件越来越猖獗,我国目前的反海盗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反海盗工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当前,要继续与军方和有关部门沟通,以充分调动各部门力量,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处置海盗及武装劫船事件,指导公司、船舶、船员开展自防自救工作,指导和检查相关单位反海盗工作的培训和演练,积极开展反海盗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反海盗工作持续、有效、深入地开展。
  三是完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机制。要加快研究建立交通运输部为牵头部门的国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编制国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家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提出国家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加强区域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海上溢油信息共享平台。

【陈爱平】01-24 10:22:00


  四是加强非水网地区水上搜救工作。今后一段时间,要将搜救奖励资金、搜救演习资金以及搜救应急器材专项资金等海(水)上搜救专项资金逐步向非水网地区倾斜,同时指导非水网地区海事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行政责任区内的水上搜救体系建设做出安排,尽快健全机构,完善体制,推进机制建设,加大搜救应急能力建设。明年将以西部内陆水运较发达地区,如四川邛海等地作为试点。
  五是加强搜救物资储备。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按照“统一管理,合理布局,集中配置”的原则,依托沿海(江)海事系统,建设区域性综合物资储备基地,储备水上险情应急处置物资。按照船舶溢油污染清除物资、水上人命救生应急物资、水上危险品污染清除物资,分类编制储备方案和实施计划。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继续开展国际间海(水)上搜救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交流与合作,推动与周边国家签订搜救合作协议。大力宣传我国在搜救领域、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功做法,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良好形象,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海(水)上搜救工作水平的提高。

【何建中】01-24 10:23:00


  谢谢陈爱平局长。下面请几位嘉宾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01-24 10:25:00


  我想问一下陈局长,去年7.16事故引起了我国大量原油入海,此次溢油事件对大连的影响,在此次事件中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以及海上油污染的情况。谢谢。

【陈爱平】01-24 10:28:00


  首先都是比较关心溢油以后造成的对人们生活、环境方面的一些影响。一般来说,从水上溢油的产生到完全绛解一般要5到10年,也可能时间还更长一点。
    第二方面,根据我们所了解这次大连海上污染,基本上都得到了清除,这方面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不会太大。但是会有一些影响的。海洋监测部门,包括我们环境监测方面的综合数据显示,溢油以后,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达到了比较标准的海上正常生产状况,当然可能对海上污染物方面,可能漂浮比较多,会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关于海上溢油污染方面,海事部门所发挥的作用,是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因为机制是这样的,不管是哪一个搜救中心,现在目前全国除了广东以外,它是在安监局,其他全国是在海事局,是由地方政府分管的副市长或者是分管副省长任这个中心的主任,这次辽宁的海上搜救中心,是在辽宁省政府的正确授权下,对海上整个油污染进行清除。这次清除共分几个方面,一个是物理方面的绛解,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二,采用汽油的回收,这个也能够完全回收。第三个方面,对漂浮比较零散的物质能够绛解。
    这次在海上应急当中,尽管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也是在全社会,还有整个辽宁,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国家今后要注重宣传的。刚才给大家报告里面已经有了,今后海上应急预案方案方面,国家已经有规定了,由交通运输部牵头来组织一个整体的搜救机制,包括今后的能力建设,从交通运输部来讲,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会从这个方面加强,包括海事救捞系统都会在这个方面提升我们应急能力,包括培训方面,协同的把它给培训好,另外组织好,把预案做好,同时一旦发生事情能够更加快速的投入应急当中,能够极大地减少污染对环境的损害。

【中国日报记者】01-24 10:30:00


  各位好,我国海军去年在索马里海运的护航情况,交通部这边是否希望中国商船经过这个海域的时候,采取一些自救的防海盗措施,以及在海上搜救过程中,就是加强国际合作这方面有哪些表现?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翟久刚】01-24 10:33:00


  我知道大家对海军护航队的情况很关注,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航运安全,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通道,我们交通运输部会同军方和外交部,对护航工作很重视,交通运输部专门成立了以主管部长为组长的护航领导小组,下面设七个工作组,分别是综合组、企业组、航程安全组、宣传组、通讯组、自我防卫组。到目前为止,海军护航部队完成了六批次的护航,现在第七批护航部队也正在护航。到目前为止,护航成功率百分之百,就是说所有参加护航边队的船舶,也包括渔船,大约都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那么在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商船自我防卫,包括给商船配备了一些防卫或者是防护的器材,在船上设立安全舱室,指导船上有海盗袭击之后,采取防抗措施,这些都非常有效。事实上,刚才陈主任介绍了之所以能够摆脱海盗,特别是海盗已经登上了船,由于全体船员进入了安全舱,应该说对护航部队的成功解救提供了条件。

【法制晚报记者】01-24 10:35:00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宋局长,现在直升机在海上救助工作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唯一一支海上专业救助队伍,请宋局长介绍一下这五年来的发展情况。谢谢。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 宋家慧】01-24 10:37:00


 

  首先借此机会代表我们救助系统,在过去一年,十一五期间,新闻单位和新闻媒体对海上救援队伍的关心和支持,给大家拜个早年。
  交通运输部打造的这支海上专业救助队伍,已经走过了60年。尤其是200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下,交通部党组等各方面的支持下,圆满实现体改革。改革以后,按照飞行、救助和打捞三支队伍齐头并进,三管齐下,共同发展,这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虽然海上救助队伍千军万马,但海上专业救助队伍就这一支。这几年特别是在飞行队伍发展过程中,现在已经10年了。应该说发展得非常不错,直升机救援基本覆盖我国沿海重点水域,这也是交通部党组在2003年确定的目标,这几年来我们应该说一边学习一边建设,一边发展,专业救助队伍发展的比较好,比较正常。到目前为止,整个十二五,国家投资是53亿,我们自筹近50亿。三支队伍一共投入了100亿的资金,应该说基本打造了能够在国家海上安全救援发挥积极作用的一支立体的救援队伍,一支水面快速反应的救助队伍和一支水下应急抢险打捞队伍。我们这五年来,在大风大浪恶劣的天气状况中拯救了无数生命,也拯救了价值几百亿的财产,在我国海上搜救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专业救援队伍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记者】01-24 10:39:00


  我想问一下翟主任,这段时间也是春运,这段时间天气状况比较恶劣,请您介绍一下海上应急救援工作的情况。

【翟久刚】01-24 10:41:00


  我们在防抗寒潮大风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今年年初遭遇了30年以来最严重的冰情,我们已经把防抗台风的作风,应用到防寒潮大风中,我们应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能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仅仅解决防的问题,同时在抗的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破冰船在航道里面来回破冰,当冰结的很薄的时候把冰破掉,那么其他船舶才好走。
  我们在上周协调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和海军,在秦皇岛专门开了防冻破冰的会议,我们希望预报部门也能够提前预警,这样我们可以安排重要物质提前的抢运。同时,一些企业也在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说一些工程的措施,我们在北方的港口,都有炼厂或者是钢铁厂,准备通过工程的措施,把电厂废的热水引到航道上,在底下通管线,这样暂时航道上就不会结冰,今年的预报,冰情比去年要轻,接近常年水平。北方的几个港口都表示如果说就是达到去年冰情的严重程度的话,也能够解决。因为从去年以后,我们的力量又有所加强。谢谢。

【中国船检记者】01-24 10:43:00


  我想请问陈局长,十一五期间我国进一步形成了海空一体救助体系,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请您谈一下这套系统在十二五期间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陈爱平】01-24 10:46:00


  刚才在给大家报告中,已经说到一些了。十一五,可以说水上救助工作也是卓有成效,投资比较大,也是能力建设发展比较好的这样一个时期。这五年当中,事故的发生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下降,这主要跟我们的能力建设,甚至装备能力的建设我认为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港口从经济发展来看,这五年当中发展比较快,基本上有数据,港口吞吐量都是在1.5亿左右,货运量提高了1.73倍,周转量1.34倍,港口吞吐量提高了1.63倍,这是跟初期相比。因为船舶密度加大了,活动频繁了,但是由于我们装备能力、人员素质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事故都明显下降了。从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都有比较大的下降幅度。死亡事故人数下降了31.3%,沉船下降了36.4%,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34.6%。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基本上没有重特大事故。
  救助成功率,跟统计数据方面有一定的关系,达到了96.3%,这个数也是很高的。另外在大的事件中,像世博会、奥运会、广东亚运会等这几个大的水上保证大活动方面也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是保持了零事故的概念。另外我们水上救助这方面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中国正在向一个负责任的海上强国迈进,不管是打击海盗,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很好的作用,我们都是榜上有名的。
  另外航海保证方面,我们也是比较快,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其他方面,都发挥了很多作用。另外包括海上装备方面,轻型直升机装备在南海,还有立体的巡航,在应急快速反应方面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同时在我们的服务理念方面,不管是搜救中心也好,还是海事,在服务理念方面,在执法理念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适应了主动服务的要求,这是在提高服务能力方面有了大的改进。

【宋家慧】01-24 10:48:00


 

  海上救援就是一个特殊服务,它更加体现政府职责的一个亮点,而且应急服务、应急救援,对社会,对老百姓的影响也是非常大,这几年在这些方面,我们感觉到非常感动,在很多救灾、救援的现场,这些被获救的渔民、船员和家人,以及当地相关的人,都是非常感谢的,甚至以一种痛哭流涕的感恩之情来感谢党和政府。加大海上搜救工作,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我认为这是党和政府在新的时期,“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专业救援队伍依靠各个方面部门的支持和上级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以及一线干部职工的努力,这几年在海上救援工作中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刚才问到飞行队的问题,交通运输部的救助飞行队,是我们国家第一支专门从事海上救援的飞行队,我们这五年执行了1000多项任务,飞行架次达到了18761架次,总飞行时间16928.55小时,还参加了汶川地震,湛江的水灾,以及去年丹东水灾救援,我们在丹东救援的时候,我们飞行队长潘伟亲自驾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拯救出几十位人民群众,同时把一位接近分娩的孕妇从危险当中拯救出来,而且到医院安全分娩,母女平安。虽然我们参与一线救援的这些飞行员、救生员,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但是他们确实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海上人民安全保障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最值得我们敬爱的,最值得我们肯定的人。所以这一方面,也非常感谢有关记者对他们的报道和关注,这一点从上到下是完全一致的,这也符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的要求。谢谢大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01-24 10:51:00


  第一个问题,这边的一些数字,感觉工作做得很就成效。我想问一下海上搜救中心人员有多少?第二,目前我国的搜救能力处在世界上的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第二个问题,想让专家帮我解读一下我国海军护航兵力在2010年护航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数字,在我们报道过程中,海军特别是2010年,也曾经遭到过索马里海盗的袭击,这个成功率的数字,百分之百是怎么得来的?跟我们的感官有一些出入。

【陈爱平】01-24 10:54:00


 

  刚才这位记者谈的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一个是我们搜救中心的人数,从整个编制来说,给了我们10个编制。但是人员可以说很多。为什么说人员很多?因为各个省里面,它都有这样一套搜救中心机构的存在,这个存在,基本上在各个省里面都依托于海事机构。海事有多少人,可以说搜救就有多少人,救捞有多少人,搜救就有多少人,社会上参与海上搜救有多少人,它就有多少人。我们有很多志愿者也在做这个工作。它动员了整个社会,包括海上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海事救捞的,还包括渔民,包括区县政府都共同动员,墨西哥湾溢油事件,包括全世界的精英都过去了,都需要世界上的力量共同来参与,这样才能应对大的灾难性事件发生。包括上次在韩国有一个船被撞破了,溢油出来,包括我们中国的海事也派船过去。
  第二个,关于索马里防海盗的事情,从感官上来讲,不但船舶被袭击,怎么成功率还是百分之百的。一个是参加到这个编队里面的,申请编队的,指定区域是百分之百。这些被劫持的,有一些船不是中国籍的,但是船员是中国籍的。第二,在索马里海盗方面的事,我参加国际海事几次会,也在讨论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用的是现代文明的手段,对付18世纪的海盗。如果没有强的措施,很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个里面有一个国际授权和现代文明手段的问题。
  我们的搜救水平我可以明确地说,从目前来说,在整个东亚这边,我们的搜救中心基本上和日本、韩国处于同一个位次。这同一位次,在国际上也是排在前面的,我们各方面还是处于比较高的这样一个水平上的。从刚才家慧局长谈到的我们装备了这么大型的飞机和船艇,这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领先的。

 

【工人日报记者】01-24 10:57:00


  我今天特别想问,因为我前一段时间去了南航公司,看了两家托管的直升机救援,刚才听了大家的介绍,我有一个很真实的感觉,觉得救援力量不断提升,保持较高的救助成功率,可能与我们这些年持续资金投入有关,在未来我们还要大概投入这种资金来增强我们的力量?主要是飞机和救援船舶这块。我们也有一些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救援,尤其是社会的志愿者,这样的志愿者都是从事什么行业的人来参加,我们的培训都包括什么方面?什么样的人可以报名?还有参与救援人员在每次救援之后,完成任务之后,是不是有一些心理上的辅导,因为我在采访的时候,我听说很多人会有一些职业的压力影响我们的健康。在我国救援人员心理辅导上有什么特色?

【宋家慧】01-24 10:59:00


 

  关于投入问题,我简单补充一下前面的一个问题,这里面有一些专业问题。中国的海上搜救中心,下面各省都有,它是一个组织协调,也包括指挥的这么一个机构。但是队伍力量是在海上,是在基层。打个比方,我们总参谋部在北京,但是野战部队在各地。不能说搜救中心有多少人,编制就10个人,但是它的触角是涉及全社会,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各个执法部门可以用于海上救助的资源,也包括社会的资源,也包括渔船。因为社会的投入很难统计的,但是作为国家的专业救援队伍,我相信在“十二五”还会有很大的投入。我个人的判断和我自己掌握的救捞情况,“十二五”比“十一五”可能有一个大的投入,应该是有50%到60%的增长。所以在飞机,在专业救助船舶,在一些打捞设备中,我相信“十二五”比“十一五”有更大的投入。从这一方面来讲,刚才陈局长也说了,实际上我们国家这样连续的投入,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在水上救援、搜救的成功率,在世界上也是排在前面的。专业救助队伍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我们的综合实力,可以说在世界上来讲,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空中有立体救助,水面有快速反应,水下有抢险打捞,“三位一体”的特色救援,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特色也是跟中国特色的国情有关系,在未来救援也好,建设也好,“十二五”发展也好,我觉得媒体同志们要保持密切的关注,我们很多投入的船舶会源源不断出来,我们交通运输部已经买了12架飞机,租了9架,还有4架飞机马上启动招投标。虽然说截止到哪一天,到底要有多少,也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但总体感觉,这一方面绝不会辜负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的期望,我们也会全力以赴的利用国家的投入,利用大家的支持,特别是新闻媒体的支持,会把海上的搜救工作,把海上专业救援做得更好。

 

【何建中】01-24 11:05:00


  我补充介绍一下,因为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海上搜救的整体发展,包括救助的情况,前面几位局长都已经讲了。“十一五”期间,中国海上搜救的成绩,可以说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五年救助人员将近10万人,年均接近2万人,救助成功率超过了96%,但是我要补充的是,就是刚才几位记者的问题,尽管确实发展很快,救助的成绩也很大,但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的发展,救助的任务将会越来越艰巨,救助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宽广。因此,从总体上看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值得媒体关注。
  第一,整体的救助能力还需要提升。无论是设备或设施的投入上,还是专业人员队伍的补充上,以及社会志愿者或者是相关救助能力的补充上都需要提升,比如说,我们可能能够做到24小时的监控,但是是不是能够做到全天候的运行,实际上是有难度的。12级以上台风不一定出得去。再比如说,我们一次的清污能力实际上水平还不是高的,发生像大连7.16或者是更大船舶的一次性溢油事故,我们一次性的清污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十二五”的规划也只是千吨这样一个水平。我国一些沿海特别是一些油品运输相对集中的区域的溢油应急库、溢油应急设备以及国家、省地,包括主要海区几级应急体系的完善,这都需要提升。
  第二个问题,配套的法规政策确实需要完善。我们国家现在唯一遵循的一部《海上交通安全法》是1983年出台的,可以说这部法律基本上不怎么好用了,大部分都过时了,跟国际法律、国际公约相关的要求都无法衔接。但是多年这部法律很难修改,国家立法资源有限。另外,《中国海上搜寻救助条例》也刚刚到国务院法制办这个平台。那么法规不完善,包括大家刚才提的一些问题,溢油应急基金的建设、制度的建设,另外救助社会责任体系的确定,包括我们整个搜救机制体系的完善,最终它需要靠法律制度的建立才能够长久,才能够有效。
  我认为这两大问题,将来是我们在海上搜救发展中必须要加大力度解决的问题,有一些也需要我们新闻界予以关注。既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救助队伍,更需要社会层面更大的关注海上搜救,给予积极支持和积极参与。所以我补充说这么两个方面的问题。要说不足也可能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努力的方向。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热情的参加和积极地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