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2011年中国海上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
地点: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厅
时间: 2012-01-10 10:00
简介: 发布会将重点介绍2011年中国海上搜救工作进展情况以及2012年工作重点。发布会由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柯林春主持,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部海事局副局长翟久刚将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敬请关注。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柯林春】01-10 9:52:00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各位记者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元旦刚过、春节将至,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支持和关心,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关于我国水上安全和海上搜救工作的发布会,重点介绍2011年中国海上搜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2年的工作重点。很高兴为大家介绍今天我们邀请到的三位领导,他们是: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先生;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先生;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翟久刚先生。根据规则,首先请我们陈爱平常务副主任为大家介绍2011年中国海上搜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2年的工作重点。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爱平】01-10 9:53:00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海上搜救工作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就2011年全国海上搜救工作情况和2012年全国海上搜救的几项重点工作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陈爱平】01-10 9:55:00
一、2011年全国海上搜救工作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力弘扬“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的搜救精神,切实履行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职责,实现了海上搜救工作的良好开局。全年共接报、处置水上险情2177起,组织、协调船艇8600艘次,飞机402架次参加海上搜救行动,成功搜救海上遇险传播1721艘,人员8712人,搜救成功率达96.7%。2011年海上搜救工作,主要有7个方面特点。
【陈爱平】01-10 10:00:00
一是搜救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海上搜救条例》经交通运输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搜救地方立法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搜救奖励制度不断完善。二是艘机制日趋完善。着力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圆满完成了利比亚撤侨、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及核辐射、“10.5”湄公河我船员遇袭等涉及海上搜救的相关工作。全力推动建立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三是预防预警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共发布极端天气预警信息36万条。成功防抗了“纳莎”、“梅花”、“洛坦”、“海马”、“莎莉嘉”等多起台风的袭击,保持了连续8年我国管辖海域中国籍交通运输船舶在台风期间人员零死亡记录。
【陈爱平】01-10 10:05:00
四是反海盗工作深得民心。与各有关方密切合作,先后成功处置了“嘉宁山”“泰仓海”等多起船舶遭海盗袭击事件。协同外交部、海军等部门成功营救了遭海盗登船、挟持的巴拿马籍“FULL CITY”、“YUAN XIANG”论及53名中国际船员。妥善处置了中国际船舶“月亮湾”轮被海盗控制的相关事宜。五是海上搜救科科技含量稳步提高。坚持依托科技创新转变搜救方式、提高应急效率。开展科学搜救及界河搜救机制研究。积极推行“船舶船位卫星监测报告系统”和“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为海上搜救、船舶护航以及执行撤侨任务等多项应急工作提供了适时、准确的信息。
【陈爱平】01-10 10:10:00
六是搜救基础工作持续加强。高度重视搜救技术交流,继续加强搜救案例后评估,编辑出版了《国家海上搜救手册》,组织上报了IMO2011年海上特别勇敢奖申报材料,对627条参与海上搜救并取得突出成绩的社会船舶进行了奖励,初步形成“惠海泽航、人本至善”的搜救文化品牌和价值理念体系。七是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有效跟踪国际海上搜救最新动态,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搜救理念。通过国际及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了关系、学习了经验、展示了实力,提升了我国作为负责人航运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2012年,海上搜救工作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着力提高海上搜救整体能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涉海用海人员提供可靠的海上搜救保障。
【陈爱平】01-10 10:15:00
我们将以下5个方面一如既往作出努力:(一)推进海上应急搜救“一案三制”建设。“一案一制度”建设是提升海上搜救整体能力的首要任务。2012年将重点完善海上重大溢油应急反应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继续推进地方海上搜救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海上搜救条例》的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各级搜救协调官员专业化培训考核机制。(二)加快海上搜救队伍建设。精干队伍的是提升海上搜救整体能力的基本保障。将依托现有海事、救捞考培资源,推进海事搜救应急综合培训基地建设,提高搜救从业人员和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研究提出海上搜救志愿者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海上搜救支援者队伍建设。
【陈爱平】01-10 10:20:00
(三)切实提高海上科学搜救能力。科技创新是提升海上搜救整体能力的有效支撑。将继续开展搜救科学性研究,把科学搜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海上搜救的实际能力。将坚持“防救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抓好海上突发事件和极端天气的预防预警工作。将进一步优化搜救物资储备和资源布局,逐步加强海事执法、搜救飞机以及大中小各型搜救船舶建设。(四)加快推动西部地区搜救能力建设。统筹兼顾是提升海上搜救整体能力的根本方法。将根据形势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组织编制《地方海事水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注意将产业政策以及专项经费向内陆地区倾斜,支持内陆地区加快完善水上搜救体系,提高水上安全应急与搜救能力。同时,将高度重视界河的水上搜救工作,探索建立良好的运行模式,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弥补搜救工作发展的短板,让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搜救保障。(五)不断深化国际和地区交流合作。合作交流是提升海上搜救整体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深化搜救双边和多边合作,开展海上搜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国际船舶防污染应急处置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加强两岸三地间海上搜救、船舶防污染和防海盗工作的交流与合作。谢谢大家!
【柯林春】01-10 10:21:00
谢谢大家!下面进行提问环节。
【经济日报记者】01-10 10:23:00
谢谢主持人,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海上溢油事故时有发生,我们这几年省级搜救中心建立了溢油处置机构,有一些应对措施,假如发现海上大面积的溢油,这方面有什么应对措施?谢谢!
【陈爱平】01-10 10:28:00
刚才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处置海上溢油事故也要遵循"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加大了防污染应急物资、设备建设。在烟台、秦皇岛建设完成了两个国家级溢油应急设备库,以及应急技术交流示范中心。配置了卫星监视系统、监测系统和溢油清除控制系统,配备了先进的溢油回收设备和围控设备,使中国北方海区具备了控制和清除中等规模船舶溢油的能力。我们海事系统的航标船和救捞系统的专业救助船舶也配置了溢油回收设备,可以及时就近参加海上溢油清除工作。此外,我们强化了船舶防污染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船舶污染事故的发生,配套《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我们颁布实施了《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要求载运危险品的船舶必须与取得资质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署污染清除协议,为船舶提供污染事故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服务。我们在还颁布了船舶污染清除协议制度,在制度当中明确界定了所有来中国的船舶必须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要求相关港口必须配备专业化的防污染应急队伍,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等等。从地方政府层面来说,有的省市加大了投资,进一步加强了溢油应急设备库的建设。有的省市采取政策扶持方式,引导地方专业清污公司发展壮大。有些省市组建了志愿者队伍,随时参与抢险行动。
【中新社记者】01-10 10:30:00
我是中新社的记者,刚才陈局长介绍了中国海上搜救的一些业绩,请问一下海上搜救中专业救捞的救助措施和方式?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宋家慧】01-10 10:35:00
非常感谢长期以来新闻媒体对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工作的支持与关心。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们交通运输部专业救援队伍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是今非昔比。截至2011年,救捞系统拥有专业救助船舶80艘,打捞方面100多艘,专业救助航空器21架。在北起鸭绿江江口、南至西沙海域共建立了21个救助基地、18支应急反应救助队和77个海上救助船舶值班待命点,建立了11个救助飞行基地和59个救助航空器起降点,全面实施24小时值班待命,具备海上快速救助、反应能力,大大增加了海上安全专业救助保障的能力。
2011年,我们专业救助船舶一共救起了3764人,虽然这个数字与获救18000人的总基数相比,占的比重不大。但这3764人主要是在特别恶劣海况和特殊危险情况下救下的。专业救助队伍解决专业需要。我们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统筹了全国搜救资源,包括社会资源。救捞局是交通运输部直接领导的专业救助队伍,直接指挥,直接领导,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家慧】01-10 10:40:00
昨天我们交通运输部的领导到南一飞进行了春运的检查工作,极大鼓舞了一线人员的工作热情。南一飞组建7年,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救援、广西水灾救援、广东湛江的水灾救援,参与了今年"方舟6"的打捞工作,也获得了2011年"打捞功臣"的荣誉称号,这个荣誉来之不易。
2011年,国际海事组织颁布了海上特别勇敢奖,绝大部分都是救捞部门的。充分说明在海上救援的特殊环境下,在复杂的海况下,我们专业搜救队伍能够做到责无旁贷、无私奉献,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关键作用。有一些资料我们会下会提供给各位记者朋友。
【中国交通报社记者】01-10 10:41:00
大家好,我是中国交通报社的记者,刚才听各位领导介绍了2011年的情况,我想请问目前我国海上搜救面临哪些现实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翟久刚】01-10 10:45:00
首先感谢各位记者在岁末年初之际参加中国海上搜救新闻发布会。大家知道,我们海上搜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应该说,随着我们安全和应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海上搜救的人员总数总体下降,但是我们的搜救效率却是稳步提高。说到我们搜救面临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或者欧债危机的蔓延,航运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管理,保证航运企业加强对安全的投入,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是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尤其是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海上的油田的数目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的化工企业沿海布局,每天在我国沿海航行的油船都有400多艘,其他船舶有4万余艘,这些船舶一旦发生事故,就存在较大的安全和污染风险。
【翟久刚】01-10 10:50:00
三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快,台风、冬季季风、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对海上的安全的影响也日益突出。航空业、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我们海上搜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们国家,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不仅仅是担遇险船舶的救助职责,航空器坠海的搜救工作也由我们负责,所有涉海用海人员的海上救助也都是由我们负责的。
对于应对措施,我觉得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一定要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通过加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监管,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二是会同有关部委建立国家重大海上溢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紧密配合、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应急资源来处置事故特别是重大的海上污染事故。三是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积极开展好安全预防预警工作。
【人民日报记者】01-10 10:52:00
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咱们2011年事故件数与前三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咱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我发现2011年事故统计中,碰撞事故占到1/4,近些年来,碰撞事故呈上升趋势,是不是有相应的举措?
【陈爱平】01-10 10:57:00
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也问到点子上去了。那么多年来,我们事故过去几年是上升的,为什么去年是下降的,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加强了预防预警工作。在发布词中也也谈到,由于有效实施了预防预警工作,我们在防抗台风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连续8年,交通运输船舶实现了台风期间人员零死亡。
二是我们加强了安全管理。我们加强了船员的教育,船员安全意识提高了,船员整体素质提升了,这样就会在杜绝事故发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加强了"两船"的管理,实施了专项整治,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海上事故的发生。
【陈爱平】01-10 11:00:00
三是我们加强了海事信息化建设,对我国海域的船舶实施有效的监控。从行业统计来看,我们水上运输的运量是上升的,我们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没有变,但事故下降了,归根到底,取决于船员自身的素质提高,我们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关于船舶碰撞事故占四分之一,整体上来说,比率还是下降了,船舶碰撞始终是水上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渔船与商船之间的碰撞,占非常大的比重。相对来说,渔船的船员素质相对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培训,操作技能和安全的防护方面的知识也比较缺乏。这几年,我们会同农业部,专门组织了针对商船和渔船碰撞事故的大量宣传教育活动,先从浙江到南海这边启动,取得不错的成效,与过去相比,事故有所下降。但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使碰撞事故进一步下降。
【宋家慧】01-10 11:03:00
我有这么一个体会,如果海上需要救援的事故多了,救助的人数多了,海上死亡人数多了,说明海上预警和应急工作没有搞好。你发现的情况,正好说明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
【柯林春】01-10 11:05:00
谢谢大家对我们海上搜救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年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一次感谢大家的支持,提前祝大家新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