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5年网上直播>交通运输部专题新闻发布会

交通运输部专题新闻发布会

主题: 交通运输部专题新闻发布会

地点: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厅

时间: 2015-02-26 10:00

简介: 2月26日上午10时,交通运输部将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交通运输2015年贴近民生的10件实事。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徐成光】02-26 10:03:00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也是大年初八。我在这里代表交通运输部新闻办公室给大家拜个晚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这次发布会是一个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是向大家介绍今年年初,我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2015年50项重点工作中筛选出的既促进稳增长又惠及民生的10件实事。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四位嘉宾,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副主任张晓冰,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谢谢四位嘉宾的出席,下面我们先请张晓冰副主任,给大家介绍交通运输部2015年贴近民生10件实事有关背景和具体内容。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副主任张晓冰】02-26 10:06:00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今天,我主要介绍交通运输2015年贴近民生10件实事的有关背景、具体内容和相关措施。

  一、提出贴近民生10件实事的背景介绍

  今年初,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部从2015年重点工作中选出既促进稳增长又体现惠民生的10件实事。今天对社会公布这10件实事,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大家知道,交通运输联系千家万户,服务亿万百姓,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民生领域。提出10件实事,就是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让人民交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把以民为本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中实现交通运输的价值追求。二是10件实事按照“更贴近民生、社会关注、可量化考核”三个原则筛选,也是体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突出“抓落实”的要求,从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百姓能切身感受到的实事入手,锲而不舍推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需求、新期待。三是公布民生实事目标,也是推动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形成倒逼机制,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张晓冰】02-26 10:12:00


  二、贴近民生10件实事具体内容

  从主要内容上看,10件实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促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交通运输便利化和服务水平。

  (一)促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此我部党组提出了“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而掉队”。一趟班车、一艘渡船、或者一条溜索,在许多农村地区就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在有些地方甚至是唯一的选择。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解决影响农民兄弟出行的最大难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2015年,在促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提出4件实事。

  一是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新建改建县道、乡道、村道20万公里,西部地区重点推进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相对发达地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的改造提升。

  二是农村客运通达项目。在符合条件的地区,新增通客车建制村2000个,使通车比例达到93.2%。

  三是渡口渡船改善项目。在依靠水运出行的农村地区,大力改善渡口渡船安全技术条件,对安全隐患最多的800道渡口实施改造,并更新改造船龄达到或超过15年仍在营运的农村老旧渡船300艘以上。

  四是溜索改桥项目。全面完成《“溜索改桥”建设规划(2013-2015年)》目标,改造溜索100对,彻底解决好西部边远山区群众主要利用溜索出行的难题。

  (二)提升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提出2件实事。

  一是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要求,完成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规划工作,率先完成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约3万公里公路治理工作。

  二是危桥改造项目。随着我国路网规模的扩大,桥隧等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安全愈发重要。近年来,我部持续组织开展危桥改造,努力缓解桥梁承载力与公路通行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确保公路交通和桥梁运营安全畅通。2015年拟实施危桥改造3000座、12万延米。

  (三)提升交通运输便利化和服务水平。

  提出4件实事。

  一是ETC联网项目。在2014年已实现14个省市ETC联网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接入一个”的思路,基本实现高速公路ETC全国联网,打破分割管理现状,提高通行能力和效率,有效缓解收费站拥堵,发挥路网整体效益。

  二是高速公路服务区示范项目。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行业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对于预防疲劳驾驶、提供加油和维修服务、消除行车安全隐患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通过首批选树100对示范服务区,带动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提升服务工作质量。

  三是交通一卡通项目。2015年,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率先启动互联互通,实现20个以上城市互联互通,方便人民群众便捷换乘,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四是国道联网项目。“断头路”是制约公路网整体效率和规模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原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现有“断头路”路段23个,普通国道现有瓶颈路段36个,2015年底前力争全部开工建设。

  

 

 

【张晓冰】02-26 10:16:00


  三、落实10件实事的具体举措

  对上述贴近民生的10件实事,我部已列入2015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做好落实。

  一是主动接受监督。年初向全社会公开10件实事,年中公布阶段目标推进情况,年末向社会公布完成情况,通过包括在座的新闻界各位朋友,通过你们四通八达的媒体平台,让交通运输工作尤其是贴近民生实事,虚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接受监督,凝聚全行业力量,切实把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落实责任。部机关已经逐项明确了10件实事的责任司局,负责对应事项的牵头指导和总体协调。目前,正指导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分解任务指标,完善实施方案,确保项目扎实落地。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针对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我部采用了项目化管理方式,确定责任人、阶段性目标和完成时限。办公厅将会同有关司局,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促进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与质量效率持续改善和提升。

 

 

【徐成光】02-26 10:18:00


  下面就进入提问的环节,请大家围绕刚才介绍的这10件实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按照我们的惯例在提问的时候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媒体,最好每个人还是提问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开始。

 

 

【新华社记者提问】02-26 10:19:00


  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关于断头路的情况,现在断头路存在多少段,以及它的成因是什么?今年我们要改造这些断头路需要有多少投资,然后改造以后对当地的百姓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请哪位领导介绍一下。

 

 

【徐成光】02-26 10:20:00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我们邀请各位嘉宾其中有三位都是我们业务司局主管领导,他们对政策全面掌握熟悉,有关断头路的问题我想请我们规划司的于胜英巡视员来做解答。

 

 

【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02-26 10:23:00


  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断头路问题一直很受社会关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解答一下:

  第一个是基本概念。断头路从理论来说应该不存在,不管国家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国道,在规划上是贯通的,但是在建设中存在逐步推进的过程,由于各省利益不同、体制不同等,造成省际之间存在建设进度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大家称之为断头路。断头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也非常重视这件事,2013年两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的通知》,实际上就是要共同加快推进。普通国道瓶颈路段是通的,只是相邻省之间的技术等级不一样,比如这个省是二级,到相邻的省变成三级或四级,影响了服务能力和水平,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不便,这一类路叫瓶颈路段。经过梳理,全国一共有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46个,3954公里(其中原“7918”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23个,3221公里,国家公路网规划中新增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23个,733公里),到目前为止已开工12个,801公里;已经批复初步设计即将开工有16个项目,1942公里;已经报给国家发改委全球待审批10个项目,970公里;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还有8个项目,241公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一共36个项目,2789公里,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工15个项目,1264公里;6个项目即将开工,596公里;还有4个项目已经报给发改部门正在等待审批,243公里;11个项目正在推进工作,686公里。

  第二,刚才记者先生问到投资问题,具体是这样的,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建设的平均造价每公里约为1亿到1.2亿之间,普通国道瓶颈路段每公里造价约为1500到2000万之间。我们对社会作出承诺,在今年底力争实现原“7918”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和所有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全部开工建设。新增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也要加快推进,大部分路段在今年要开工建设,少数前期工作难度大的路段放到十三五初期建设。这很不容易,因为有一些路段地处深山峡谷,地形地质条件都非常复杂,资金投入很大,普通国道个别路段每公里造价要达到3000万元甚至以上。

  第三,在十三五规划和建设安排上,对于可能产生断头路和瓶颈路段的情况,国家层面将加大协调力度,加强统筹,尽可能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地方利益造成的断头路和瓶颈路段。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02-26 10:24:00


  我们特别关心交通一卡通项目,在工作推进中有哪些难点,还有就是今年中央大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然后京津冀一卡通时间表到底什么时候实现?谢谢。

 

 

【徐成光】02-26 10:25:00


  谢谢经济日报社朋友,涉及京津冀交通一卡通问题请王水平副司长解答。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02-26 10:29:00


  感谢记者朋友的关心。在京津冀一体化中,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应该说是比较贴近民生的项目,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部前期对京津冀两市一省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三地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难点。

  第一个难点就是三地交通一卡通标准不一致,包括卡和机具等两个非常关键的标准。由于标准不一,那么各地如果要改造起来,实现互通难度比较大,同时由于标准不统一,应用的范围也比较窄,基本应用范围主要是公交、地铁等交通方式,其它方式的应用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个就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三地情况来看,相比之下北京、天津发展由于起步时间早,发展基础比较好,特别是北京目前交通一卡通发行量已经接近8000万张,但是河北一些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由于发展不平衡,包括基础设施、技术人员等方方面面还不能适应互联互通的要求。

  第三个难点就是既有系统设施的改造难度大。统一京津冀三个地方标准,对目前机具做一定改造是必要的,在改造过程中必须千方百计保证广大上班族、主要采取公共交通出行的老百姓不受到影响,这是工作的难点。除了三个主要方面的难度,其他的方面比如说结算问题,还有一些具体的事项我们都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努力克服,有些工作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我部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特别强调了交通一卡通要在将来多种交通方式应用方面下大力气,按照“统筹兼顾、兼容并蓄、逐步替换、平稳过渡”的推进思路,逐步推行互联互通的统一标准。立足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角度来实现公交、地铁、出租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以及其他交通服务设施支付体系等的跨地域互联互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品质的出行服务。过渡期还要保证原有地域交通一卡通能够继续使用,不改变原有使用方式,不影响老百姓出行,避免给企业和人民造成负担和浪费,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平稳地进行机具和卡片改造升级。根据工作安排,今年我们将启动京津冀地区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争取2017年实现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跨区域跨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

 

 

【徐成光】02-26 10:30:00


  谢谢王水平副司长既全面又具有专业水准的解答,我们下面接着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02-26 10:31:00


  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注意到10件实事当中要提到要危桥改造3000座,这个数量蛮大的,这么多危桥什么原因造成,先后有哪些措施减少危桥?另外改造危桥需要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谢谢。

 

 

【徐成光】02-26 10:32:00


  这个问题我们请公路局王太副局长给大家做解答。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02-26 10:35:00


  谢谢主持人!先给各位媒体朋友拜个晚年!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力综合提升,我国公路桥梁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13年底,我国的公路桥梁有73.5万座,总长度达到了3997.8万延米,无论是桥梁总数还是总长度上,都稳居世界第一。同时,近年来有一批跨江跨海的桥梁工程陆续建成,比如说大家熟悉的苏通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通道等等,也都是世界一流的,我国已经迈入了公路桥梁大国行列。我们在公路桥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公路桥梁运行安全挑战,主要是有一定规模的四类五类桥梁,也就是我们讲的危桥,到2013年底全国共计8万多座四五类桥梁,约占桥梁总数11.7%,刚才记者朋友问到,这个危桥怎么产生的?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第一是早期修建的桥梁,鉴于当时车辆普遍较轻,桥梁荷载取值偏低,无法适应现代交通需求;二是部分老旧桥梁经过多年使用,桥梁技术状况自然下降,陆续达到使用寿命,有的在重载交通长期碾压下提前达到使用寿命;三是部分桥梁结构上存在“先天不足”,特别上个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以双曲拱桥为代表的少筋轻型桥梁,受当时的设计理论和资金限制,其整体结构和承载能力存在较大缺陷;四是非法生产和改装的超大超重车辆对桥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从近年来桥梁安全事故分析,桥梁老化和车辆超载是影响桥梁安全最为突出的两个因素。

  那么从今后发展来讲,如何减少这个危桥数量,主要采取两大方面措施。

  首先是“不添增量”,也就是提高新建桥梁建造水平,通过提高桥梁的建设标准来实现,也就是新建的桥梁,要严格按照新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建设,不断提高桥梁的建设水平,延长桥梁的耐久性。另一方面就是“消除存量”,对现在存在的四五类桥梁实施改造,并不断加强养护管理。从2001年开始,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危桥改造,以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中桥及以上桥梁为重点改造对象,全国累计投入了680.8亿元,其中中央安排资金276亿,改造危桥28816座/232.6万延米,这是中央安排资金,那么改造资金主要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中央补助,另一部分资金主要通过地方自筹,刚才张晓冰主任已经说到,无论是资金还是危桥改造数量不低于往年,力争完成3000座/12万延米危桥的改造。此外,还要求各地按照桥梁养护工作制度相关规定,落实责任单位、监管单位,尤其桥梁养护工程师,按照要求每座桥梁都要有安全工作师定期巡检和检查,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着力建立桥梁安全运行长效机制。

 

 

【徐成光】02-26 10:36:00


  请于胜英巡视员做补充。

 

 

【于胜英】02-26 10:38:00


  王太副局长已经介绍了,我们从2001年就组织危桥改造,十五、十一五主要侧重国省道危桥改造,每个五年逐步增加,十一五为65亿,加上安保工程有106亿元。十二五我们就把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尤其是县乡道危桥改造、安全工程纳入规划,整个投资在359亿元,相当于十一五的三倍还要多,可以这样跟大家说,在十二五公路建设各个类别的投资增长中,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这一块力度最大,增长240%左右,一般类别只增加70%到100%。交通运输部对危桥改造、安保工程非常重视,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意见要求今年实施3万公里农村公路的生命安全工程,实际上交通部安排资金绝不限于3万公里,一定是大大超过3万公里。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02-26 10:39:00


  我们注意到10件实事当中包括了ETC联网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提升交通智能化、信息化举措,展望未来智能交通将来怎样改变我们生活?

 

 

【徐成光】02-26 10:40:00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智能交通怎么改变生活,中间涉及两个方面,一个城市交通一卡通的问题,一个是ETC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请王水平副司长和王太副司长解答。

 

 

【王水平】02-26 10:42:00


  谢谢,谢谢记者提这个问题。应该说智能交通伴随着交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老百姓更快捷、更方便出行的一种期盼。智能交通的核心是让老百姓出行能够放心、舒心、暖心,针对这个情况我想介绍一下在智能交通方面,城市公共交通采用一卡通的便捷快速刷卡解决城市的大客流,方便老百姓的换乘,应该说已经体现效率优势。另外,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联网售票应该说给老百姓出行带来巨大便捷,通过互联网、电话、手机支付等方式来解决购票,所以客运车票的联网销售应该说是智能交通给我们老百姓出行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这样大家没必要起早贪黑排队,为购票消耗大量时间。

  第二方面是多种出行方式信息的共享,比如说航班、列车以及长途客车的班次等信息的共享,使得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灵活选择多种出行方式,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方面就是在这些班次出行、枢纽集散过程中,需要用智能交通的手段将这些信息用以解决公共交通系统对综合交通枢纽内客流的集疏散问题,特别是航班、高铁到达或者晚点等造成大量人员滞留的时候,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使得公交、地铁等城市交通方式及时对这些枢纽内滞留的人员进行疏散,使得在现代交通的大客流运输过程中由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来支撑交通运输发展。

  所以智能交通从便捷、舒适的角度让老百姓能够体会到公共交通的便利,从而使人们更愿意采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这也是我们按照中央提出来的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通过技术手段,通过智能交通让广大老百姓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徐成光】02-26 10:43:00


  谢谢王水平副司长关于智能交通中,城市交通一卡通问题的解答,下面我们请王太副局长把ETC联网这方面相关的工作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王太】02-26 10:45:00


  这个问题非常好,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是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全国ETC联网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ETC将会加快改变传统的人工收费模式,提高路网通行效率,有利于节能减排,节约管理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结合未来发展,尤其结合未来信息化发展,ETC系统首次将公路管理的信息终端延伸到了车辆,架起了路与车之间专用的信息通道,实现了人、车、路信息交互,具备了运行信息采集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这就将极大地促进公路交通服务转型升级。驾车出行时可能大家都会用手机导航,上面的实时拥堵路况怎么来,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大家都在用这个软件,它提供信息给你的同时,将你的运行信息也采集汇总后反馈给大家,这就是信息交互。未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智能交通,将会使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越来越高效、越来越舒适。对于管理部门来讲,还可以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预测出行规律和趋势,科学安排各项保障工作,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徐成光】02-26 10:46:00


  谢谢王太副司长ETC介绍,下面我们接着继续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02-26 10:47:00


  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溜索改桥,刚才张主任介绍到今年将会进行一百座溜索改桥项目,那么100座溜索改桥之后是不是意味着全国老百姓解决了溜索生活?另外项目已经进行大概百分之多少,还有问一下资金预算是多少?来源是哪里?我的问题是这样,谢谢。

 

 

【徐成光】02-26 10:48:00


  谢谢中央电视台的朋友,溜索改桥第一个问题设三个小问题,这个问题请于胜英巡视员给大家做解答。

 

 

【于胜英】02-26 10:50:00


  非常感谢记者提问。溜索是一种非常原始古老的交通运输方式,既不安全也不方便。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提出希望在“十二五”末结束溜索时代。当时全国到底有多少溜索、建设难度有多大我们并没有准确掌握,所以“两会”结束之后,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进行摸底调查,溜索相对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绝大部分分布在云贵川的边远高山峡谷地区。

  2013年9月,两部门联合制定了《“溜索改桥”建设规划(2013-2015年)》,报财政部同意后,准备在“十二五”后两年(因为是2013年9月份完成规划,建设实际上主要是在2014年和2015年两年进行),将289对溜索分别改造成相应的人行桥和车行桥,并配套建设865公里连接道路,工程预计将惠及95万多的农民群众。总书记几次讲“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溜索这件事上了总书记批示,也上了国务院文件,应该说是政府为民办实事非常重要的载体。

  289个溜索改桥项目估算总资金约27.6亿,交通部从车购税中安排12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10亿元,剩下5亿多由地方自筹配套解决。从全国交通建设中央投资补助水平来看,除了西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央全额投资以外,其他交通建设项目补助标准中溜索改桥最高,近28亿资金中中央要拿22亿,将近80%。最近在规划执行中,云南又上报了一些当时调研漏报的项目,要求调整纳入规划,如果加上这个增加的数,实际上车购税投资有可能达到15亿。

  今年完成100个溜索改桥是个总概念,不是纯粹的100个这么准,我们统计下来,今年我部支持的续建和新开项目应该是105个。而且除了交通运输部安排的项目以外,还有国务院扶贫办安排的一批项目。因为为了更好地落实规划,交通部门和扶贫部门对289个溜索改桥任务做了分工,明确交通部门负责多少项目,扶贫部门负责多少项目,这样责任落实比较明晰。

  截止到2014年底,溜索改桥项目有12个已完工,59个正在加快建设,47个完成施工招标,15个在组织招标,其余的正加快前期工作。这些项目今年都要开工,但是不一定都能在今年完工,所以说“结束溜索时代”不是指今年都完工了,而是指项目今年都开工,其中大部分建成完工,有少量跨大江大河、施工条件非常艰苦的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工。

  我们认为,这些溜索改造成桥梁之后,原则上要把原有的溜索拆除掉,但是不排除在一些地方将具备文化特色和旅游价值的溜索保留下来,那时的溜索就不是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了,而是作为一个古老文化象征、旅游项目来对待。

  溜索改桥大体上就这么几个情况,谢谢各位。

 

 

【徐成光】02-26 10:51:00


  我们最后一个问题,留给中国交通报的记者。

 

 

【中国交通报记者提问】02-26 10:52:00


  谢谢发言人,我想问一个关于农村客运,农村这个农村交通事故比较多,而且农村公路等级也是相对比较低,想了解一下咱们在10件实事农村客运下很大力气,如何在开展农村客运如何保证农村公路的安全?

 

 

【徐成光】02-26 10:53:00


  有关农村客运发展问题请运输司的王水平副司长做解答。

 

 

【王水平】02-26 10:56:00


  谢谢主持人,谢谢记者的提问。发展农村客运对于促进农民致富,保障农民便捷出行非常重要,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交通运输部多年来都在大力推进这项工作,今年将力争新增2000个建制村通客车,但前提是一定要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特别是公路的通行条件要符合安全行车标准,如果不符合条件强制去通行,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力争完成新开通2000个建制村通客车的目标时,要在安全方面下大力气。

  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严格审核通行条件。建立与公路等级、通行车型、载客量、行驶速度,以及通行时间等指标相协同的线路审批规则,特别对需要途径等外公路的农村客运线路,一定要征求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意见后,对载客人数、通行时间和行驶速度等做出限制性要求。

  二是要推进农村客运车辆标准化。因为农民出行往往携带着一些生活和生产物资,为更好地满足农民兄弟出行特性要求,要对目前的客车车型标准进行修订,加快推广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车型。

  三是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选择能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企业来进行农村客运的经营,要求他们把好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关,杜绝车辆“带病上路”;农村客运站要创造条件严查危险品,防止危险品进站上车。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对驾驶员素质进行严格把关,驾驶员对运输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加强对驾驶员应急驾驶和安全驾驶能力的培训。通过线路的审核、车辆的标准化以及落实运输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特别是驾驶员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确保农村客运给广大农民带来福祉的同时,切实保障交通安全。

 

 

【徐成光】02-26 10:59:00


  发布会结束之前补充说明两点,第一点就是关于这10件实事,大家听了和看了10件实事感觉到任何一件实事都和老百姓出行密切相关,那么安排这10件实事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惠民生重大部署的一个举措,也体现了交通运输部党组一贯秉持的人民交通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念。这10件实事是我们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安排布置下去,并且正在组织开展,项目建设有一个过程,一旦待这些工作全部铺开以后,我们将适时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实事,实事当中有代表性的项目,项目当中有代表性的社会人群,然后组织我们媒体界的朋友到现场去采访,也就是刚才我们张晓冰主任谈到的既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也落实我们自身的责任,所以欢迎媒体界的朋友报名参加。

  第二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春节后下个月初,三月三号全国两会开始了,欢迎大家在两会期间,继续关注交通运输工作,感谢也欢迎媒体界的朋友给我们支持,有关需要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可以给我们新闻中心联系,同时在两会结束以后,我们就开始策划下一次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大家可以在两会结束以后,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我们新闻中心列出采访提纲。我觉得今天新闻发布会非常好的一个形式,就是请来我们综合部门办公厅的领导,请来了我们业务司局三个司局级领导,他们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对业务全面了解和熟悉,今后新闻发布会就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我们会多邀请一些专家型的领导来参加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四位嘉宾的精彩解答,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