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
地点: 北京友谊宾馆
时间: 2010-05-26 14:00
简介: 走节能环保之路,建设绿色交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教授 曹景行】05-26 14:02:00 各位来宾,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第四届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上午大家进行了参观,下午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低碳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是当前一个很迫切也是很现实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太快,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的交通,实际上交通给我们做媒体的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国内国外到处跑,这就是交通带来的便利。通过交通的便利我们要看多我们国家的发展,交通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我们在做新闻当中,我们在观察当中,也会不断的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样的发展到底能不能够持续,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人口,我们的社会能不能够支持住我们这样的发展,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能够科学的、持续的发展下去。 |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 徐光】05-26 14:05:00 欢迎大家出席“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走节能环保之路,建设绿色交通”,来自交通运输行业内外的同仁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交流与研讨,就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和发展趋势给予权威解读,我们将有幸分享到他们的宝贵见解。 |
【交通运输部部长 李盛霖】05-26 14:08:00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
【李盛霖】05-26 14:11:00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大会作出承诺,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今年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确保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就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进行了专题部署,提出要积极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
【李盛霖】05-26 14:13:00 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行业之一,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单位GDP能耗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潜力还很大。目前,我国载货汽车单位油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单位油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20%以上。 |
【李盛霖】05-26 14:16:00 第一,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组织制定好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
【李盛霖】05-26 14:19:00 第二,以加快调整交通结构为主线,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结构性节能减排。 |
【李盛霖】05-26 14:21:00 第三,以组织实施重点工程为抓手,推进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和示范推广。 |
【李盛霖】05-26 14:24:00 第四,以提高科技创新与进步为核心,加强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应用。 |
【李盛霖】05-26 14:27:00 第五,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保障,推进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
【李盛霖】05-26 14:29:00 女士们、先生们! |
【徐光】05-26 14:30:00 感谢李部长掷地有声的发言,这同时也是交通人走节能环保之路、建设绿色交通的行业宣言。从李部长的报告中我们了解到了交通运输行业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相信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收效。 |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杜占元】05-26 14:33:00 尊敬的李盛霖部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来参加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以走节能环保之路、建设绿色交通为主题,重点研讨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方向,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谨代表科技部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大家致以良好的祝愿。 |
【杜占元】05-26 14:37:00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去年,温家宝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将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目标。为缓解来自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啊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对土地等稀缺资源需求度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可以引领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发展质量的重大变革。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仍然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同时在效能和服务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和综合化程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节能减排、效能提高和运营安全为主要目标,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重要内容。
|
【杜占元】05-26 14:38:00 二、科技创新是实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上个世纪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党性喷气飞机和巨型船舶为代表的交通科技创新给交通运输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发展,人类社会也因此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时期。回顾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历史,科技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紧密合作,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技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一大批重大工程乃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
【杜占元】05-26 14:41:00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围绕着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高速列车、大型船舶、大飞机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了系统部署,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三部门联合实施了旨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技术体系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的规模化示范,实施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研制了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以上,实验速度达到420公里的新一代国产高速列车,研制了世界上首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为建立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移动检测及安全评估技术和标准规范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
【杜占元】05-26 14:44:00 二是大力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的技术体系,基本掌握了电动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整车产品的关键产业化技术,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
【杜占元】05-26 14:46:00 三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加强交通科技平台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科技部始终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与交通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创新。同时,通过千人计划的实施,积极为我国交通科技领域引进各类海外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围绕汽车、高铁、公路、智能交通、船舶、飞机等行业,已经建立了相关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化基地等,培育了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推广示范应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
【杜占元】05-26 14:48:00 第三,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进一步提高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凝聚和引导全国交通科技各类资源,通过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模式上的机制创新,把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低碳高效安全交通的战略需求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潜力转化成我国交通运输业面向未来的现实生产力,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交通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在交通科技的发展将主要围绕低碳、高效、安全等绿色交通全面展开,交通科技工作将面向建设安全交通、高效交通、绿色交通、和谐交通的重大需求,瞄准交通运输系统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的技术问题,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杜占元】05-26 14:50:00 一是努力提高汽车、高速列车、飞机船舶等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突破电动汽车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重型直升机和柴油机等制约交通装备的重大技术瓶颈,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
【杜占元】05-26 14:52:00 各位来宾,朋友们,立足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交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科技部将继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组织优化国家科技资源,继续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交通科技创新之路,推动中国交通科技工作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我们坚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兼收并蓄,我国交通科技工作必将为解决我国交通运输系统能耗、排放、效率和安全等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一定能够为加快促进生产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徐光】05-26 14:54:00 感谢杜部长的精彩演讲,并再一次感谢杜部长拨冗出席论坛,为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绿色发展带来科技动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 宋朝义】05-26 14:56:00 一、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近十一年时间里,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迅速扩张,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明显改善,管理体制不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消耗和吸收再创新,部分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大幅提升了交通技术装备水平,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
【宋朝义】05-26 14:58:00 第二,未来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交通运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而交通运输的持续快速发展这给我们提出了在交通运输领域怎么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建设环保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生态交通、高效交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这是未来我们交通运输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很有挑战性的任务。 |
【宋朝义 】05-26 15:02:00 当前,国家正在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交通运输行业要建成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
【徐光】05-26 15:04:00 感谢宋朝义巡视员的主题发言,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关心支持。 |
【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副司长 崔书红】05-26 15:06:00 尊敬的李盛霖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我非常高兴参加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并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性的最生动写照。 |
【崔书红】05-26 15:09:00 交通运输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先后制定和引发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和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实施了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大量限值标准准入制度,组织开展了车、船、陆、港千家运输企业检查行动。在公路建设中,交通部门始终坚持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强力度恢复的原则,积极倡导安全、舒适、环保、和谐得理念,不断加大公路交通环保投资,大力开展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在节约土地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景观资源等方面总结推广了很多成功经验。 |
【崔书红】05-26 15:12:00 二是环境影响的持续性,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建设周期都比较长,除建设期间环境影响外,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将持续存在。三是环境影响的隐蔽性,交通运输环境污染既是点源污染,也是面源污染,由于历史的原因,交通运输排放量小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长期忽视。四是环境影响的不可逆性,交通运输无论对耕地还是自然植被的占有都是永久性的,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也是终生的。交通运输对生态系统分割导致生物栖息地破碎化、孤岛化,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
【崔书红】05-26 15:14:00 二是积极探索环境监理工作,从日常监管入手,确保交通运输长周期建设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施工期环境监理是保证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为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搭起了信息沟通平台,环境保护部通过青藏铁路等典型示范工程在环境监理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变事后管理为事中管理,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管理之路。 |
【崔书红】05-26 15:19:00 目前正在制订的交通干线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将明确公路、铁路干线,允许的噪声排放限值,加强对交通噪声的管理力度。四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维护流域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点多线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面广量大,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环境保护部在全面生态现状调查上,编制引发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化,并在规划环境和项目环境中广为应用,为交通运输项目科学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项目环境中,要求交通运输项目要遵循自然规律,选建时对沿线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可避绕的坚决避绕,对可上可不上的环境保护措施坚决上,对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项目坚决不批,最大程度维护生物的完善性、先进性。最大程度减少环境影响。近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即将颁布,强调现状评价必须要开展实地生态现状调查,要求以图建形式反映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目的是加强的定量化和精确化。 |
【崔书红】05-26 15:21:0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未来若干年我国将建成国家高速网主骨架,主要城市密集地区将建成城际铁路网,交通运输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毫无疑问,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全国情况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工作任务仍然繁重,挑战依然艰巨。突出表现是,一是规划环境介入较晚,环保选线仍然不够深入,目前一些项目规划层面具体没有体现环保要求,一些路网中规划实施的各条公路等级、布局、建设规模等,从环保角度分析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一些项目环保选线遇到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路段,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规划环境不充分,往往难以做到科学比选,最后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区只得逼迫调整。 |
【崔书红】05-26 15:23:00 近些年来,隧道工程开挖给居民饮水、农田、自然植被造成影响的报道不断,对社会安定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凸显了隧道工程地下水和生态评价内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县乡低等级公路建设中,未必先建的项目仍然存在。四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没有实质进展,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我们将紧密结合全国环境保护中心任务,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愿与在座的各位一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巩固提高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推进全国交通运输环保工作,为此要不断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环保管理体制和机制,这个命题很大,解决难度不小,但又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我国交通运输业环境保护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为提高交通运输业环境保护效率,应当借鉴奥运期间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立起的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工作经验,建立多部门、多领域联防联控机制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
【徐光】05-26 15:25:00 感谢崔司长对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的肯定和提出的目标要求。 |
【崔书红】05-26 15:26:00 三是要快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以低排放、低能源、低误认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成为了国际经济的新趋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已正式对外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对加快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结合我国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尽快制订低碳交通发展战略,探索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推进交通运输的低碳发展。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和鼓励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支持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多途径的迅速推广利用,要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 |
【主持人 曹景行】05-26 15:45:00 下半场论坛开始,主题还是:走节能环保之路,建设绿色交通。我们下半场更多是看看我们到底怎么做,听听专家以及有关官员的意见,当中我们来做探讨。首先介绍一下台上的嘉宾,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何建中,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沈晓苏,国家节能中心主任李仰哲,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周伟。欢迎在座的五位专家。 |
【国家节能中心 李仰哲】05-26 15:48:00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应邀参加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谈起中国交通的发展实际上涉及到整个中国发展的重要的一个部分,借这个机会我谈谈我们对中国发展问题以及节能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中国从上个世纪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经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虽然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今天来看,中国的发展任务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消除贫困,所以中国还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全面建设小康必须还要发展,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发展,能不能还保持我们前三十年这样高的一种发展速度和发展的势头。 |
【李仰哲】05-26 15:50:00 从国际市场取得的各种资源,特别是能源,这个环境是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资源供给能力已经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刚性的约束。过去我们经济当到高速增长的时候,拉闸限电是经常的现象。我们今年经济起稳回升的势头不能保证我们电力资源不能出现局部紧张的局面,所以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的供给能力已经对传统的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形成了刚性的约束。 |
【李仰哲】05-26 15:53:00 第二点,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要走绿色增长之路,实现科学发展,最必然的一个选择就是要节能。转变发展方式对于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快的历史进程的中国来讲,这无疑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因为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着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推进自主创新,当然也包括节能减排。在资源,特别是能源相对紧缺,排放受限的情况下,节能则是伴随着结构变动和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一个必然选择,因为结构的变动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
【李仰哲】05-26 15:56:00 所以我们理解的节能不是简单的限制用能,或者不用能,而是要合理的利用能源,要不浪费能源,要提高我们有限能源和资源得利用效率。通过节能减少无谓的消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自然也就减少了排放,从这个意义讲,节能实际也意味着是减排。节能具有很大的可能性,目前中国的整个能源利用效率还不是很高,提高能效水平的空间很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单是工业用能,建筑用能,就是交通用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家庭用能也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
【李仰哲】05-26 16:01:00 特别是这几年汽车的发展,去年从中国来讲,中国制造业增长了48%,产量达到1379万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销排在世界前列。去年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7619万辆,私人轿车已经达到2605万辆,增长了33.8%。不断增加的汽车,在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通是也带来交通的拥堵,石油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在某一些大的城市已经降低了城市运行的效率,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航空业发展去年也比较快,去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3亿人,同比增长19.7%,所以控制航空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
【李仰哲】05-26 16:03:00 借这个机会我也简单汇报一下我们这个单位的工作性质,国家节能中心是08年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以后设立的单位,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承担研究任务,进行投资项目的评审、管理能效标识以及开展技术推广,宣传培训、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国际交流等活动,促进全社会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在协助政府部门推动节能工作,配合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实施重大节能举措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节能管理的基础建设,广泛开展节能领域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国际交流合作,稳步推进节能新技术的产业化,新产品的市场化和新机制的普遍化。所以国家节能中心将竭诚为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会公众服务,在节能减排中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
【曹景行】05-26 16:05:00 谢谢李仰哲主任,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到你,因为上海世博会有个活动,后天是挪威馆日,有个活动就是关于节能的探讨,今天晚上你就要回去准备,所以非常感谢。李主任曾经在中国能源报上发表一个观点,就是节能可以实现减排而不减速,确实是这样,刚才他也重申,我们不可能退到步行,我们还是要用汽车,还是要坐飞机,就像李主任现在要去上海开会,还是要坐飞机。但是我们到底怎么样来实行这个转换,转换成一个低碳、环保、节能的运输交通体系,在这方面就有请交通部何建中司长来解答,到底有没有可能我们既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是我们又能够在迅速发展的交通体系当中同时做到低碳、节能、减排。 |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 何建中】05-26 16:08:00 大家下午好!我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问题,大家也知道我们国家去年年底已经正式提出了自主减排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05年的基础上降40%到45%,同时对三个重点领域,就是工业、建筑、交通提出了要以低碳为特征的建设体系要求,这无疑就提出一个交通运输行业的战略性任务要求,就是要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
【何建中】05-26 16:12:00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交通节能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或者说挖掘的潜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也可以说几个数据给大家听,一个是我们现在的各类车辆每百公里的油耗大概是超过发达国家20%以上,重载卡车的能源消耗可能会超过50%。再一个数字,我们载货汽车的驶载率不到50%,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在80%甚至到95%。我觉得我们的空间确实还是比较大,怎么去应对这样的挑战,怎么去挖掘这样的潜力。当前,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交通运输部和整个行业在几个方面还是逐步在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因为节能减排是实现低碳交通的基础,低碳交通它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既包括说从人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的生产、管理、应用,同时也包括人们的消费、选择的方式和自身的理念。 |
【何建中】05-26 16:15:00 围绕着这样一个挑战和尽量的去挖掘交通的节能减排潜力,我们首先是制订交通节能的中长期规划,提出比较刚性的要求。08年交通部颁布了交通运输节能的中长期规划,其中有三个数字我认为是刚性的,一个是营运车辆单位周转量的耗量应该在05年的基础上降低10%,这个指标我觉得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第二是营运船舶的单位周转量的单耗也是在05年基础上降15%,这既包括内河船舶,也包括沿海和远洋船舶。还有一个指标就是港口吞吐量的单位综合能耗也有降低8%。这三个领域应该说涵盖着交通运输的重点领域,或者说绝大多数的领域。这样一个刚性的目标就决定我们在政策导向上和取向上,和发展的要求上来与之相配套,我觉得这是做的一件事情。 |
【何建中】05-26 16:20:00 第四个措施就是我们最近这三年连续推广交通节能的示范项目,搞了60个,等一会儿包总也会讲到,比如我们在港口的油改电,吊车的油改电,另外船舶靠港使用,包括苏州客运汽车集团搞的用油定额考核管理,等等,这60个示范项目使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交通行业所推荐出来的都是在节能管理方面、减排方面一些很有效的举措。如果说我们作为节能的主体,所有的交通企业都能够按照这样示范的项目去推进,那么交通的能耗指标将会大幅度下降。我们曾经也做过一个统计预测,就是营运车辆如果能耗下降10%,一年至少节约燃料800万吨。所以潜力比较大的。 |
【何建中】05-26 16:25:00 再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第七方面,我们加大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的建设,交通节能你有了目标怎么去实现,去年我们在山东就监测考核方面做了试点,统计工作与国家统计局07年也做了个项目,去年也开始在试运营,也就是将来我们这个行业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每年首先是要有一个交通节能的指标概念,我们现在做的规划当中,能够在十二五期间交通的节能能够在现实基础上,一年的标准煤能够达到1.2亿吨,这我们通过考核。另外我们正在做减排研究,将来也要提出限制要求。我说的这些可能是现实我们已经和正在实施的一些举措,下一步我们一方面是推进现有这些措施的实施,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他的减排路径,尤其是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要求,这样符合国家整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方案目标当中对交通领域的体现,然后对行业提出指导意见,再进行政策引导,通过考核、监测来加大实施力度。 |
【主持人 曹景行】05-26 16:27:00 今天我们台上的嘉宾做演讲,其实也是一个互相交流,在座有什么问题,包括媒体,也包括各位与会嘉宾,大家有问题可以及时的提出来,也包括台上的嘉宾,有没有问题。 |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包起帆】05-26 16:29:00 刚才何司长讲到的,实际上我们整个国家物流体系的组织实际上潜力很大,刚才讲中国的客运空载率,包括船的空载率,实际是相当惊人。比如北方煤炭运到南方去,回去都是空的,这方面潜力的发挥得要我们搞点小的变革,这具有节能减排的意义。 |
【何建中】05-26 16:31:00 确实,秦皇岛船给上海拉煤炭,基本是重载去空载回,刚才说了营运火车也是,最近部里加甩挂运输也是一个尝试,我们国家道交法,这也是当成车头来看待,有关部门在制订车辆登记,车辆险种没有优惠,所以你甩不起来,另外成本降低不了,这给我们运输组织带来比较大的问题。比如渤海湾,如果能实现甩挂运输,那么车头不上就可以。另外物流园区,将来可能是挂车的集散地。比如北方到南方,1100多海里,包括重庆到上海也是1000多公里,运煤炭、矿石的船都是一重一空。从运输组织角度属于能阻止一些实载货,部里政策也要有政策引导,也要加大信息服务。 |
【曹景行】05-26 16:34:00 我作为一个媒体人很关心中国现在的城市交通模式问题,这次在世博会当中我们看到最佳城市案例中,有好几个是叫为一个城市的交通概念,比如一个城市是自行车为主,还有一个城市的概念是拼车概念,实际上大家的车每天开一两个小时上下班,他是以公租车的方式,这车大家一起开。我想我们中国现在要解决我们大城市的交通,现在有没有一个已经看得到的哪个城市的模式是比较合理的?还是我们仍然在一个探索当中? |
【何建中】05-26 16:36:00 沈主任应该是专家,上海建交委,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国家城市,如果从公交的发展方向,发展公共交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国内大中城市旅客出行分担率平均不到20%,过去我所在的一个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比较高,比如大连超过40%,另外加上政府对于发展比较重视。将来陈石交通发展方向和目标应该是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发展。目前北京、上海朝着这个路走。我在上海工作过,也知道上海,现在在北京也感受到,公共交通的发展确实能引导市民出行,出去要便捷才考虑到,如果不便捷,就一条线,坐轻轨或者地下轨道交通,上来转的并不方便,就放弃了。实际上国外很多大城市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日本东京,私家车拥有量比北京多得多,900万辆,但实际上拥堵的情况比北京还或。 |
【曹景行】05-26 16:40:00 现在北京、上海的地铁已经非常发达,但是跟我们去接上那一段需要做很大的力气和投入。我旁边的是包起帆先生,他是105年以来,在展览会上第一次获得这么多的奖章。今天包先生以上海港为例谈一下科技创新怎么来推动两型港口的发展。 |
【包起帆】05-26 16:42:00 非常感谢参加这个会,感谢交通部给了我们这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听了李部长、杜部长以及各位领导的讲话,我觉得主要是讲宏观的。我来自企业,我想这些大的政策导向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一个一个的放到我们行动当中去。我下面就上海港这些年怎么利用科技创新来致力于建立环境友好型、字眼节约型的港口,如何把绿色交通落到实处。 |
【包起帆】05-26 16:45:00 罗泾募投建设前,岸线已被华能电厂对方粉煤灰,原规划要将岸线一分为二,但显然不科学,我们实际上新建的罗泾目前一共建了33个泊位,包括煤炭码头、矿石码头、钢铁码头。我们实现一条岸线同时供公共码头、纲常和电厂灰场共用方案,实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前面这一半是我们公共码头,后面罗泾钢厂就是它的一个生产车间,这样宝钢就没有准备码头,这样我们为他提供服务。另外华能电厂粉煤灰,我们码头前沿做了个坝,用它对付煤灰,煤灰填好后将来可以重新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第一次实现了公共码头和大型钢铁企业的无缝隙物流配送新理念,这背后是科技创新,我们建立了一个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我们整个生产系统和钢铁厂生产系统,真正通过计算机管理来实现实时监控。 |
【包起帆】05-26 16:48:00 上海港现在已经改造了120台,总的节能大概1万多吨标准煤,更主要的问题,我们实验下来的效果是什么,节能能达到49%,最要紧是节钱,节70%的钱。有人认为节能减排会跟效益有冲突,实际上我们这个项目做下来后,既节能又节钱。实际上我们一年光节约的油就有5千万,所以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电的,有的码头没有电,那要不要改呢?也要改,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就在洋山港区利用了混合动力,利用起重机下降时释放的能源收集起来转化为动力,然后利用超级电路进行储存,这是我们混合动力的RGT,这使得原来的柴油机从450千瓦缩小到280千瓦。污染也减少了,噪音也下降了。我们在洋山配置混合动力RGT 71台。 |
【包起帆】05-26 16:55:00 国际上椰枣就在动脑筋了,比如加利福尼亚,他们曾经建立一个岸电电源系统,阿拉斯加油轮也进行了改造。洛杉矶港尝试了对集装箱班轮提供440V—6.6KV/60Hz的供电。现在大家都在谈,但是很难做成功。因为我是港口,我提供了电我不能赚钱,另外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主要难度是什么呢?首先中国交流电50Hz,船上60Hz,不变频不行。另外船舶用电量大,5000TEU的集装箱班轮平均功率为1000KW。交通部一直倡导绿色能源,我们做了尝试,提出岸电技术方案构想,从码头配电所到码头边上的供应系统。系统的构成我们想就是利用集装箱,把这两套系统装在一个集装箱里,一个是变频变压系统。这是主移动仓,实际就是变频变压系统。 |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 沈晓苏】05-26 16:59:00 包总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李部长也就这个问题找了我们,也希望成为节能减排的抓手。我们下一步推进这部分的工作,怎么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我认为对节能减排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现在岸基供电方面最大的难处在哪呢?就是油轮的安全,大型油轮停泊在码头,耗电量非常大,等于是浮动的五星级宾馆。我们也想做一些研究,但是现在有很大的难处。现在一部分新建的国际油轮都已经提供了接收岸电的实施,下一步我们国家需要进一步关注。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伟】05-26 17:01:00 我想问包总一个问题,我们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在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方面需要政府从哪些方面给予支持,才能让这些技术推广的更快。 |
【曹景行】05-26 17:02:00 你第一个案例涉及到宝钢,又涉及到你们码头,怎么能够把三个方面捏到一块,政府的功能到底起什么作用? |
【包起帆】05-26 17:04:00 应该说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发挥了主导作用,开始宝钢跟我讲,我怎么能够把喉咙交给你来管,因为我的厂就在你后面,一旦你把我的喉咙切断了,炉子不就烧瘫了,你负责吗。另外我的船靠在你的码头,哪一天说不给你靠了,那怎么办。我就给他签一个合同,给他一个承诺,你靠我的船永远价格不比别人高,另外你的船来了优先给你靠,另外如果我不实现配送,炉子烧瘫了我来赔,这样宝钢就放心了。我们是大型的港口企业,我们要从简单的装卸走向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配送业,这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也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必然,我们就是通过在政府的引导下做这方面的工作。 |
【嘉宾】05-26 17:06:00 刚才包总介绍的非常好,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我来自于南通大学,我想问个问题,岸基供电方面,因为用电的话,我们现在电能大多数是靠烧煤发电,你刚才给出的数据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多少,一年节省大概多少吨标准煤,是指岸基供电后和船本生自己烧油,两个相差带来的效果还是可以替代燃油方面的问题? |
【包起帆】05-26 17:07:00 是这样的,现在国家有一个统计方法,就是说每一度电相当于耗煤多少,这有个数据,在船上面用的油换算下来多少克,这两点之差就是节约煤的效果。另外国际上也有一个计算,就是对于清洁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跟柴油机之间的排放量也有一个比,我们根据这个比差算出来的。有一点,为什么会节能呢?刚才讲了,因为在船上通过柴油机发电,发了电后再用的,因为电不能储存下来,柴油机一直在发,电用了就用掉,不用的就放掉了。现在用了码头上的电,电是用多少算多少,这样有个差值,这个差值也非常可观。 |
【曹景行】05-26 17:08:00 绿色交通是个庞大得系统工程,当中公路的交通,怎么样建立低碳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它的途径和任务是什么,请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院周伟院长阐述他的观点。 |
【周伟】05-26 17:10:00 谢谢各位嘉宾,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探讨发展公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途径这个问题,这也是落实交通运输部党组的战略举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大家知道,公路交通领域在整个交通领域里面,排放和能耗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在建设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里,如果能就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那一定会对整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
【周伟】05-26 17:15:00 第一是关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定义问题,或者说它的含义,明确这个问题才能明确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内涵,才能明确我们在这里面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从2006以来低碳经济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所以我们现在也提出了建设低碳交通体系的要求。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这里我们认为低碳交通从行业上来讲是什么概念呢?应该说低碳交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根本特征的交通发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的模式而言,它能够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燃油的消耗实现了预期的交通运输功能和相应的发展目标。 |
【周伟】05-26 17:20:00 第二个问题,就是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途径,应该说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需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实现,而且需要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实现根本的转变。那么主要的途径我们把它分类,可以概括为几大方面,第一是结构的优化,第二是管理的提升,第三是技术的进步。这三个方面又都可以分别从宏观、纵观、微观层次上来加以努力实现。 |
【周伟】05-26 17:24:00 从城市客运方面,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采用经济方式适度抑制私人小汽车过渡增长,为什么讲适度抑制,因为人们有过好更好的生活愿望是合理的,包括驾驶汽车愿望也是合理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一位专家与外籍专家争论,外籍专家说你们为什么不骑自行车,不开小汽车,专家说,我骑了十年的自行车了,我现在想开小汽车,为什么你们可以开我们就不可以开,我现在想开。所以我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点是解决的通行出行服务。对于更高层次这一块,必然有一部分要转移到小汽车方面来,但是我们要把小汽车占用更多的资源、排放更多的废气,外部负效应通过经济方式内部化,从而实现交通的公平和共享问题。 |
【周伟】05-26 17:27:00 另外在我们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技术对于碳排放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纵观层面我们要利用技术进步,比如说开发新能源的汽车,或者说提高我们现在汽车,尤其是发动机的技术水平,也就是说让它少排放,这一块技术进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大家比较一下今天我们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与传统的老的解放车的排放情况,可以看到巨大的差距和我们发展的空间了。微观层面重点要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和推广节能的驾驶技术。两周前部里在武汉举行了节能减排大行动启动仪式,在我们驾驶人员里如果推行节能驾驶技术,起码在节能方面可以收到20%到30%的效果。节能在当前技术的水平状况下就意味着也产生了减排效果。 |
【周伟】05-26 17:30:00 并不是说我们节能不重要,为什么呢?这是我们应对当前问题必须要做的问题,节流了就可以为我们技术进步创造更多的时间来实现我们的开源,因为技术进步是做不到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积累,需要投入,也需要时间。就从当前节能减排来看,技术进步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在公路建设领域,80%以上路面当前都是沥青路面,95%以上都是热灌沥青,温度在180度,一些橡胶需要温度190以上,这样加工一吨沥青混合料需要消耗燃油7到8公斤,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大约18公斤,如果改用新技术,比如温沥青技术,可以使温度下降30到40度,就能节省燃油2公斤左右,就能减少沥青混合料加工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0%以上。这样一个技术的应用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因为目前我们国家一年的沥青混合料用量大概3亿吨,如果50%采用温拌沥青,就可以节省燃油30万吨/年,同时减少二氧化碳125万吨,这个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还不要说其他技术的应用。温拌沥青技术是我们院经过五年攻关,现在已经成为成熟的技术,相关技术标准已经制订完毕,已经具备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条件。 |
【曹景行】05-26 17:32:00 最后一位发言涉及到的也是绿色交通,刚才周院长讲到的是低碳系统,到底一个低碳绿色交通体系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自己有个感觉,在上海世博会里,因为整个世博会园区里,所有的车辆,除了个别汽车在里面行驶外,应该都是低碳绿色的。傍晚在里面散布时,感觉到上海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空气这么好。我们怎么来实现世博会这样的绿色交通,是怎么样的规划,怎么样的组织过程,有请上海市建交委沈晓苏副主任为大家做一个解读。 |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 沈晓苏】05-26 17:35:00 谢谢主持人,更谢谢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简单给大家报告一下上海世博会筹办过程中,我们是怎么考虑交通的组织,怎么来体现绿色交通这样一个理念。大家知道,5月1日世博会正式开幕,世博交通方案我们研究了五年,世博交通怎么能够体现绿色、环保、零排放,这个方案我们年初向社会做了公示,得到市民认可了,目前这个方案已经实施了,今天也是向大家报告一下整个世博会的交通组织是怎么考虑的。 |
【沈晓苏】05-26 17:38:00 一是大容量集约化交通为导向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要贯彻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共同交通,第二是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我们的市民,我让的交通管理者及时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最后一条是绿色交通,通过我们的新技术的利用。 |
【沈晓苏】05-26 17:40:00 向大家报告一个数字,我们去年轨道交通客运量大概300多万,现在达到了500多万,但是在这同时,我们的公共交通,原来是750万,四月份我们公路交通一天出行量是800万,现在出行就将来1300万。公共交通通过轨道交通进一步缓解了城市的拥堵。 |
【沈晓苏】05-26 17:44:00 另外我们在周边设置了16条直达专线,从市内各个方向可以直接到达世博园区,对90条常规公交线路选择了20条大站专线车。另外对远郊县游客采取了远郊接驳线。我们希望游客通过轨道交通,通过地面交通方便的进入世博园区。同时在世博园区周边还设置了水上巴士,进入世博园区,刚才说我们13号线在世博园区之外安检处,我们在黄埔江设置四个水门,你进入安检区域就等于进入了世博区域,安检后坐船进入我们世博园区,在世博园区之内上岸了。早上第一班船8:10,我们设计的是希望有一部分团体客流从水门入园,因为水门运输能力相对比较有限,一个船就是500到700人次,我们是作为一个辅助方式。我跟很多朋友都说,特别是外省市来的同志其实可以选择早上通过水门入园。因为这里有个秦皇岛路和新其昌栈,这其实就是一个旅游线路,8:10开船,世博园区开门9点,这些人在9点之前就可以到达园区,相对来说人数不多,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辅助进入园区的方式。 |
【沈晓苏】05-26 17:46:00 在世博园区之内也是组织了公交线路,这些公交线路大概有这么几条,一条是最南侧的,是从世博主题馆一直到加拿大馆,车是免费的,这条线使用的是纯电动公交车。第二条线路是靠近黄埔江边北侧,是紫红色线,从非洲馆一直到日本馆,另外还有一条线路是从浦东到浦西跃江线,还有在浦西还有一条线,这些线路都是免费的,方便游客参观各个展馆。另外还有观光线,10元一人次,为院内游客提供方便。尽管有这几条线,走路的人还是很多。刚才说了管控区,我们希望通过这7个平方公里管控区,限制私家车,限制小汽车以及各种社会车辆进入,希望大家通过公交车,通过团体巴士进入。 |
【沈晓苏】05-26 17:51:00 最后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的新能源,世博园区内当时我们提出,世博园内的公共交通是零排放,采取了几种方式,一个是超级电容车,世博大道线就是用电容车,大家知道电容的特点,快冲快放,我们利用电容快冲快放的特点,把我们有线电车辫子给剪掉了,在公交车的站点上就有电线,在停车同时进行充电,在运行途中就没有电线。我们现在倡导节能减排,现在电车最大问题是这个辫子,一个线路出故障,全线都不行了。同时在世博园区内用的还有纯电动车,目前在奥运会上已经使用了这个新能源车辆,两年后整个运行上更加稳定,更加可靠,从目前来讲行驶里程可以达到100公里。在运行过程中没有电了怎么办?我们园区里有个充电机器人,可以给你尽快换电池。这个换电池的电动车运营模式将来可以考虑商业化运营。电动车不可能像加油站那样加油,因为充电时间比较少,就只能用换电池的方式做。另外还有燃料电池车,我们有燃料电池大巴,还有观光车。另外世博园区外还提供了一部分混合动力出租车。 |
【曹景行】05-26 17:52:00 因为时间关系,这一吸引人的话题无法进行下去了,在世博园区各方面的突破实际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会议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所有的,不管是你处在什么位置,你都经历了这一重大变化,就是我们在转向一个低碳交通。所以今天下午我们通过这样的论坛,应该为在座的各位都能够提供很多新的我们思考问题的起点,如果大家有收获,又能够进一步推动,那当然是我们今天论坛最大得收获,感谢大家今天的参与,走节能环保之路,建设绿色交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到现在应该是圆满结束了,下一届论坛我们相约再见,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