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5年在线访谈>浙江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介绍

浙江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介绍——访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郑黎明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郑黎明

主题: 浙江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介绍

时间: 2015年09月23日下午 02:00

嘉宾: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郑黎明

简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浙江省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突出。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政府管理的难点问题,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在全国率先“亮剑”,启动实施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打响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攻坚战。2015年是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浙江将在前两年强势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思路,攻坚克难,推进治堵工作向纵深发展。

文字实录
【主持人】    2015-09-23 14:05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郑黎明,请他就浙江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进行介绍。郑主任您好,欢迎您!

 
【郑黎明】    2015-09-23 14:07

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好!

 
【主持人】    2015-09-23 14:08

大家都说,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您作为浙江省治堵办主任,领导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的专家,您怎么看?

 
【郑黎明】    2015-09-23 14:09

治理交通拥堵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性难题。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拥堵问题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洛杉矶就出现了交通拥堵,20世纪90年代交通拥堵更是成为世界上很多城市的“流行病”。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车辆增加,特别是小汽车大量进入家庭,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拥堵行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浙江省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出现了不断蔓延的趋势,从浙北、浙东等发达地区向浙中、浙西南欠发达地区蔓延,由杭、甬、温等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一些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时间持续达2个小时甚至更长。杭州市城区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通行时速只有9公里,已经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大城市交通拥堵警戒线每小时20公里。

 
【郑黎明】    2015-09-23 14:13

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政府管理的难点问题,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城市交通拥堵是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在全国率先“亮剑”,启动实施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打响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攻坚战。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五年治堵的目标:“通过5年努力,使我省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李强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三年把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到目前为止,浙江是唯一一个在省级层面部署开展治堵工作的省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治理交通拥堵的决心。治堵工作同样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迫切希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早见成效。

 
【主持人】    2015-09-23 14:16

您觉得造成浙江省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源是什么?

 
【郑黎明】    2015-09-23 14:17

浙江省经济总量相对较高,民营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同时受“有房有车”消费观念的影响,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我们的城市正处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既不是按照汽车社会、汽车时代的要求规划和建设的,也没有建立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机动车的高速度发展、高强度使用、高密度出行,就必然造成交通拥堵。 深层分析,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或者说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难点,可以归结为六大现实问题:

 
【郑黎明】    2015-09-23 14:20

一是城市发展规划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普遍存在结构性矛盾。拥堵是浮在表面的现象,实质上却反映了城市发展规划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浙江省城市规划布局还普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经济、社会、行政等功能过度集中在老城区,形成了城市拥堵的“致命伤”。比如杭州市,老城区处于西湖和钱塘江之间,有限空间过度集聚了大量优质资源(如延安路、建国路、凤起路、西湖大道之间,不足3平方公里的区域,集中了浙一、浙二、省中、市一、儿保、妇保等全省最顶级的医疗资源,导致沿线路段拥堵不堪),导致其他区块分流效应有限。同时,城市资源的高度集中,又带来了“职住分离”的问题,杭州城西、滨江、下沙集中了大量居住人口,而这些人的工作往往又在市中心,从而形成了“钟摆式”的流动,导致了“潮汐式”交通,加剧了交通拥堵。

 
【郑黎明】    2015-09-23 14:24

二是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短期内难以有效遏制。近年来,浙江省汽车保有量以每年超百万辆的速度快速增长,到去年年底全省机动车总保有量达到1525万辆,其中汽车超过了1013万辆,同比增加110万辆。据测算全省每千人拥有机动车277辆,杭州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71辆。尽管去年杭州市采取了限牌措施,也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汽车快速增长的势头,总的趋势仍然是在不断增长。和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道路资源可增加空间和容量非常有限。 据治堵之初的统计:2002年-2012年,杭州市城区面积由210平方公里扩大至318平方公里,增长51.4%;城区道路面积由2774万平方米,增长至3751万平方米,增长35.2%;而杭州市城区常住人口由192万人,增长至445万人,增长了132%;城区汽车总量由11.5万辆,增长至96万辆,增长了735%。通过四组数据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继续以这样的态势发展,机动车的增长将远远超过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郑黎明】    2015-09-23 14:28

三是公交优先战略实施进展不快,公共交通基础相对薄弱。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晚、里程短,目前仅有杭州、宁波有轨道交通项目在建,温州有市域铁路在建,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而相邻的江苏省,已经有6个城市实质性地启动了地铁建设。常规公交发展方面,也明显滞后。开展全省治堵之初,2013年3月中旬,我们委托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首次对城市公交分担率情况作了全面调查,那时候全省各城市平均公交分担率仅为18.4%,最高的杭州32.5%,离国内外先进城市差距较大(北京44%,上海49%,深圳53%,新加坡66%,香港86%),优先发展公交任重道远。

 
【郑黎明】    2015-09-23 14:31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过多。 城市交通拥堵很大一个原因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历史欠帐太多,需要大力挖潜,提升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在治堵过程中,各市党委政府,都在努力加快城市快速路、断头路、联网路的建设和改造,在主干线增加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就是通过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行能力。当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有一定的周期,难免形成建设性拥堵,对城市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是暂时的。

 
【郑黎明】    2015-09-23 14:33

五是交通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管理主体多元,协调难度较大。目前浙江省大部分城市交通为典型的分散式管理。由于管理主体多元,容易导致决策分散化,影响效率。另一方面,科技含量和精细化管理不足。虽然科技装备大幅提升,但监控多,诱导少,科技装备的功能未能很好发挥。

 
【郑黎明】    2015-09-23 14:34

六是人民群众文明出行、低碳出行的意识还不够强。 人民群众既是交通拥堵的受害者,也是交通拥堵的制造者。普遍来讲,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观念不强,有车一族的车辆使用强度很高;还有机动车违法停车、违法变道、加塞,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郑黎明】    2015-09-23 14:35

在这里,我们呼吁市民朋友们,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作一个文明守法的交通人。尽量少开车,多采用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绿色的方式出行。共同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让我们出行更便捷、交通更畅通、环境更优美、家园更美丽。总而言之,拥堵是城市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拥堵的造成是规划、建设、管理、理念等种种滞后的集中反映,治理拥堵需要的是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需要的是全社会广泛参与。

 
【主持人】    2015-09-23 14:36

针对这些问题,您认为城市治堵工作应该怎么入手?

 
【郑黎明】    2015-09-23 14:37

根据两年来的治堵实践,我们认为治堵一定要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一是强化城市规划引领作用。注重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努力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从源头上减少交通出行需求。二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确立公共交通引领和支撑城市交通发展的格局,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目标。三是构建立体交通。加快高架、环线、主干道、快速路、交通枢纽站场及地铁、轻轨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立体交通。四是打造智慧交通。提高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城市交通流组织,依靠科技手段提高路面通行能力加大循环交通实施力度。五是打造低碳交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通过设施供给、经济杠杆、必要的行政管理和宣传倡导等多种手段,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六是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库)建设,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七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加大重点路段重点违法的查处力度,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和“管控率”。

 
【主持人】    2015-09-23 14:41

按照这个思路,治堵工作开展情况怎样,成效如何?

 
【郑黎明】    2015-09-23 14:42

通过两年来的治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各项措施有效推进,两个年度工作目标圆满完成,治堵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百线提速行动、公交都市和公交示范城市的创建,公交优先发展得到切实加强,城市公交基础不断夯实;以严管严治和文明宣传教育为载体,城市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以完善路网和停车系统为抓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行车难、停车难问题逐步缓解;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满意度有了提高。

 
【郑黎明】    2015-09-23 14:44

过去两年,浙江省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给治堵工作带来了沉重压力,但老百姓并没有明显感受到拥堵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开展治堵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尤其杭州实施“双限”新政后,呈现“拥堵里程减少、高峰时间缩短、路网车速上升、整体流量下降、常态堵点改善”等良好态势。同时,公共自行车建设等治堵实事工程得到群众广泛好评。据浙江调查总队调查,全省城市交通满意度继从治堵前的65.3%提高到2013年底的73%,2014年继续提升7.8个百分点,治堵两年共提升15.5个百分点,达到80.8%,全省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认可度明显提升。

 
【主持人】    2015-09-23 14:47

2015年浙江省治堵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治堵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郑黎明】    2015-09-23 14:48

2015年是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我们将在前两年强势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思路,攻坚克难,推进治堵工作向纵深发展。开展“二突出六强化”治堵行动,实现设区市公交分担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影响城市交通的断头路基本打通、列入城市治堵重点道路的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达到80%以上等目标,努力使城市治堵工作成为建设“两美”浙江的示范工程、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为圆满实现五年治堵“两个明显”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突出杭州治堵,努力改善杭州交通状况,发挥全省治堵排头兵的作用。二是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也是治堵的根本出路。要通过系统化的提升改造措施,打造路权优先更有保障、线网层次更为丰富、设施规模更为充足、运营服务更加优质、行业管理更为先进的公交系统,全面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三是强化规划先行,深化落实交通建设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推动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协调发展,形成适应公共交通发展的城市形态,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四是强化需求调节,抑制机动车过快增长,引导车辆合理使用,促进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实现道路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五是强化路网建设,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和停车设施,打通断头路,改善拥堵点,提高交通效率,增强交通容量。六是强化科技治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资源共享和应用开发,服务公众、引导出行,有效提高管理时效、管理精确度,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水平。七是强化严管严治,加强科学管理,加大严管力度,扩大严管范围,研究建立可持续的长效常态严管机制,提高交通守法率。八是强化社会参与,大力倡导现代交通理念和开展文明交通活动,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素质,积极引导交通消费方式转变,引导市民绿色、低碳文明出行。

 
【主持人】    2015-09-23 14:53

您刚才讲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

 
【郑黎明】    2015-09-23 14:54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头绪繁多,矛盾复杂。交通拥堵的实质“供求矛盾”。城市所能提供的交通资源无法充分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同时又无法大幅度增加交通供给的情况下,如何分配交通资源就变成了首要问题。同时,交通出行需要解决的是“人”的出行,而不是车的出行。而实现人的出行,大容量的公共汽车的效率最高。无论是道路资源的占用,还是能源消耗、碳排放等的比较,公共交通都有私人交通方案无可比拟的优势。

 
【郑黎明】    2015-09-23 14:55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要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理念,是城市交通的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取向,既是制度安排,又是措施导向,观念导向。可以说,抓住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是抓住了城市治堵的牛鼻子。这也是夏宝龙书记的工作十法中的“重点突破法”在治堵中的应用: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主要矛盾,集中力量主攻关键环节。

 
【郑黎明】    2015-09-23 14:56

因此我们在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多措并举、综合施治的基础上,狠抓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督促各市明确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扶持公共交通发展,建立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长效机制。要求各市确立公共交通引领和支撑城市交通发展的格局,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目标,落实土地、政策、资金等保障措施,从体制、机制、政策、建设、管理等方面考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为主体、以自行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城市公共交通运行体系。全面提升公交品质,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推进公交智能系统建设、提高运行效率和准点率等有效手段,不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大幅提高公交分担率。

 
【主持人】    2015-09-23 14:59
郑主任,有网友提问,在立体交通方面,我们和国内外先进城市比有哪些差距,如何改进?
 
【郑黎明】    2015-09-23 15:01

不说国外的大城市,就和我们的邻居上海比,就有不小的差距。上海,地上高架、地面路网、地铁网三张网,通行效率非常高。还有深圳,快速路网很发达,很少有平面交叉,很少遇到红绿灯。我们正在加快立体交通建设,重点加快路网建设和易堵节点改造。启动建设一批城市环线、城市主干道、快速路和交通枢纽站场等重大项目,改造拥堵严重的城市主干道进出口路段和中心城区繁忙路段,打通断头路、卡口路;对支线道路通过完善非机动车交通设施、实施单行改造等方式,疏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在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主持人】    2015-09-23 15:02

有一位网友问,目前停车困难是普遍现象,如何解决停车难?

 
【郑黎明】    2015-09-23 15:03

一是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已规划公共停车场落地,建设一批大型停车场和驻车换乘中心;加快立体停车场库建设,加大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大力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逐步减少路边占道停车。二是盘活现有停车资源,探索推广分时、错时、分类停车等措施,开展停车设施挪用和占用清理整治。三是加快老小区交通综合改造,增加停车容量。四是探索停车产业化,用市场化的方法配置停车资源,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供需关系,破解停车难题。

 
【主持人】    2015-09-23 15:05

还有一位网友问,现代信息技术在治堵中有哪些应用,效果如何?

 
【郑黎明】    2015-09-23 15:06

我们很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治堵中的应用,这两年城市治堵的工作实践中,交通信息化水平在持续提升。集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公交、停车、秩序管理为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城市交通大数据互联、共享、利用机制基本建立。另外,也在探索信息科技在微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如红绿灯根据流量配时、绿波带等,使路面交通管理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目前,监测各市交通运行状况的“拥堵指数”系统已经初步建成,具备了对外发布基本条件。各市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工作,着眼于服务公众出行,杭州市完善发布“交通杭州”,提供APP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宁波、嘉兴等地实现了通过掌上平台“宁波通”、“禾行通”APP实时查询公交出行信息等。同时,一些社会机构也开发了一些APP应用,提供公众出行服务(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车来了等),很受欢迎,这也体现了全社会共同治堵的大格局。

 
【主持人】    2015-09-23 15:08

谢谢郑黎明主任的精彩介绍,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本期访谈到此结束。下期再见!